<think>我们有一个项目,使用OpenMV控制云台舵机,并用激光绘制矩形。根据引用,我们知道系统通过OpenMV识别红色激光坐标,然后主控控制云台带动绿色激光追踪。现在我们要绘制矩形,意味着我们需要控制绿色激光按照矩形路径移动。
思路:
1. 我们需要定义矩形的四个顶点(在二维平面上,假设在摄像头视野范围内)。
2. 控制云台舵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将激光点依次移动到这四个顶点,并在每个顶点短暂停留(或者连续移动,但为了绘制清晰,可能需要控制移动速度)。
3. 由于云台有两个舵机(水平舵机和垂直舵机),我们需要分别控制两个舵机的角度,从而控制激光点的位置。
根据引用[2],我们看到了控制水平方向舵机的函数`Spinnig_Level`,它通过改变PWM的占空比(即`Oc_L`)来控制舵机角度。类似地,应该也有一个控制垂直方向舵机的函数。
步骤:
1. 确定矩形在图像坐标系中的四个顶点坐标(例如,用(x,y)表示,x和y的范围取决于摄像头的分辨率)。
2. 将图像坐标转换为舵机角度(或直接转换为PWM值)。这需要标定:即建立图像坐标与舵机角度的映射关系。
3. 按照顺序(比如顺时针)依次移动到四个顶点。
由于引用中提到,当红色激光和绿色激光重合时会有干扰,所以我们在绘制矩形时,应该只使用绿色激光(即我们控制的激光)进行绘制,而红色激光可能作为目标(但这里我们不需要追踪,而是绘制)。因此,在绘制矩形时,我们不需要红色激光,可以关闭红色激光或者忽略它。
但是,根据用户需求,我们是要用激光绘制矩形,所以这里我们假设绿色激光就是我们用来绘制的激光。我们只需要控制绿色激光按照矩形路径移动即可。
具体实现:
1. 标定:我们需要知道图像坐标(x,y)对应的两个舵机的PWM值。这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例如,我们可以将激光点移动到已知图像坐标的位置,记录下此时的舵机PWM值,然后建立映射关系(比如线性插值)。
2. 定义矩形:假设矩形的左上角为(x1,y1),右上角(x2,y1),右下角(x2,y2),左下角(x1,y2)。注意,图像坐标系通常是左上角为原点(0,0),向右为x正方向,向下为y正方向。
3. 编写函数,将图像坐标(x,y)转换为两个舵机的PWM值(水平舵机PWM_h,垂直舵机PWM_v)。假设我们通过标定得到:
PWM_h = a0 + a1 * x + a2 * y (或者更复杂的映射,但通常可以分离开,即水平舵机主要与x有关,垂直舵机主要与y有关)
实际上,由于舵机安装位置,可能两者会有耦合,但为了简单,我们假设是线性的且独立的。
4. 移动激光点:依次将四个顶点坐标转换为PWM值,然后设置舵机转动到相应位置。移动过程中,为了绘制连续,可以在两个点之间进行插值(即中间点),但简单的矩形也可以直接跳变到每个顶点(这样画出来的是四条直线)。
5. 为了连续绘制,我们可以将矩形路径分解为多个小线段,然后逐步移动。
然而,引用[2]中只给出了水平舵机的控制函数,我们还需要垂直舵机的控制函数。类似地,我们可以写一个垂直方向的控制函数。
例如,垂直方向控制函数可能如下(假设舵机控制类似):
```c
void Spinnig_Vertical(int diff) {
if(diff<0) {
Oc_Vp[0]=Oc_V=(Oc_V+diff)<660?660:(Oc_V+diff);
}
else if(diff>0) {
Oc_Vp[0]=Oc_V=(Oc_V+diff)>840?840:(Oc_V+diff);
}
TIM_SetCompare2(TIM1,Oc_V); // 假设使用TIM1的通道2
int i;
for(i=3;i>0;i--)Oc_Vp[i]=Oc_Vp[i-1];
}
```
但是,上面的函数是通过改变一个增量来控制舵机。我们可能需要一个直接设置目标PWM值的函数。因此,我们可以修改为:
水平舵机控制函数(直接设置目标值):
```c
void Set_Level(int target) {
// 限制目标值在有效范围内
if(target < 660) target = 660;
if(target > 840) target = 840;
Oc_L = target;
TIM_SetCompare1(TIM1, Oc_L);
// 更新历史记录(如果需要的话)
int i;
for(i=3; i>0; i--) {
Oc_Lp[i] = Oc_Lp[i-1];
}
Oc_Lp[0] = Oc_L;
}
```
同样,垂直舵机控制函数:
```c
void Set_Vertical(int target) {
if(target < 660) target = 660;
if(target > 840) target = 840;
Oc_V = target;
TIM_SetCompare2(TIM1, Oc_V); // 假设通道2是垂直舵机
int i;
for(i=3; i>0; i--) {
Oc_Vp[i] = Oc_Vp[i-1];
}
Oc_Vp[0] = Oc_V;
}
```
然后,我们编写一个函数,将图像坐标(x,y)转换为两个舵机的PWM值(水平PWM_h,垂直PWM_v):
假设我们通过标定得到:
水平方向:x=0时,PWM_h=840;x=图像宽度(比如320)时,PWM_h=660。那么映射关系为:
PWM_h = 840 - (x * (840-660))/320.0
垂直方向:y=0时,PWM_v=660;y=图像高度(比如240)时,PWM_v=840。那么映射关系为:
PWM_v = 660 + (y * (840-660))/240.0
注意:这个映射关系取决于舵机的安装方向,可能需要调整。
因此,我们可以写一个转换函数:
```c
void ImageToPWM(int x, int y, int *pwm_h, int *pwm_v) {
// 假设图像宽度320,高度240
float scale_h = (840.0 - 660.0) / 320.0;
float scale_v = (840.0 - 660.0) / 240.0;
*pwm_h = 840 - (int)(x * scale_h);
*pwm_v = 660 + (int)(y * scale_v);
}
```
注意:这里我们假设水平舵机从左到右,PWM值从840减小到660;垂直舵机从上到下,PWM值从660增加到840。实际情况可能不同,需要根据标定调整。
然后,绘制矩形的函数:
假设矩形四个顶点:A(x1,y1), B(x2,y1), C(x2,y2), D(x1,y2)
步骤:
1. 从当前点移动到A点
2. 移动到B点
3. 移动到C点
4. 移动到D点
5. 回到A点(闭合矩形)
但是,为了绘制连续,我们可以在相邻两点之间进行插值,即计算两点之间的线段,然后以一定步长移动。
这里,我们采用简单的直线插补算法(线性插值):
例如,从点A(x1,y1)移动到点B(x2,y1),水平方向从x1到x2,垂直方向不变(y1)。我们可以将x从x1到x2分成若干步,每一步计算对应的PWM值,然后设置舵机。
具体实现(伪代码):
```c
void DrawLine(int x1, int y1, int x2, int y2, int steps) {
float dx = (x2 - x1) / (float)steps;
float dy = (y2 - y1) / (float)steps;
float x = x1, y = y1;
int pwm_h, pwm_v;
for (int i=0; i<steps; i++) {
x += dx;
y += dy;
ImageToPWM((int)x, (int)y, &pwm_h, &pwm_v);
Set_Level(pwm_h);
Set_Vertical(pwm_v);
delay_ms(10); // 等待一段时间,让舵机运动到指定位置
}
}
```
然后,绘制矩形:
```c
void DrawRectangle(int x1, int y1, int x2, int y2) {
int steps = 50; // 每条边分成50步
// 从A到B
DrawLine(x1, y1, x2, y1, steps);
// 从B到C
DrawLine(x2, y1, x2, y2, steps);
// 从C到D
DrawLine(x2, y2, x1, y2, steps);
// 从D到A
DrawLine(x1, y2, x1, y1, steps);
}
```
注意:这里我们假设矩形是水平垂直的。如果矩形是倾斜的,则需要四个点的坐标。
实际使用中,我们需要考虑舵机的响应速度。如果移动太快,舵机可能跟不上,所以需要调整步数和延时时间。
另外,由于我们使用OpenMV,上述代码应该是运行在主控(如MSP432)上,OpenMV负责识别坐标(但在这个任务中,我们不需要识别,而是主动控制绘制)。因此,整个控制逻辑在主控上完成。
但是,用户要求使用OpenMV控制云台舵机。实际上,OpenMV本身也可以直接控制舵机(通过其IO口输出PWM)。所以,如果主控是OpenMV,那么我们可以将上述代码移植到OpenMV的Python环境中。
OpenMV控制舵机的方法:
OpenMV有PWM输出功能,可以控制舵机。具体可参考OpenMV官方文档。
在OpenMV上使用Python实现:
1. 首先,初始化两个舵机引脚(例如,P7和P8分别控制水平和垂直舵机)。
2. 定义设置舵机角度的函数(实际上,舵机控制是通过设置PWM的占空比,而占空比与角度有关)。通常,舵机控制信号周期为20ms,占空比0.5ms-2.5ms对应0-180度。所以,我们可以将舵机角度转换为占空比。
例如:
```python
def set_servo(servo, angle):
# 假设舵机角度范围0-180度,对应的占空比0.5ms-2.5ms
# 周期20ms,所以占空比 = (0.5 + angle*(2.0/180.0)) / 20 * 100
# 但是OpenMV的PWM输出占空比是0-100,所以:
duty_cycle = (0.5 + angle * 2.0 / 180.0) / 20 * 100
servo.duty(duty_cycle)
```
但是,我们上面使用的是PWM值(660-840),这可能是特定于之前主控的(可能是特定的定时器设置)。在OpenMV上,我们需要重新标定,或者使用角度控制。
另一种方法是,我们直接使用角度控制。那么我们需要知道图像坐标(x,y)对应的舵机角度(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这同样需要标定。
为简化,我们假设在OpenMV上,我们使用角度控制:
定义函数,将图像坐标转换为两个舵机的角度:
```python
def image_to_angle(x, y, img_width=320, img_height=240):
# 假设水平方向:x=0 -> 角度0,x=img_width -> 角度180
# 垂直方向:y=0 -> 角度0,y=img_height -> 角度180
angle_h = x * 180.0 / img_width
angle_v = y * 180.0 / img_height
return angle_h, angle_v
```
然后,绘制直线和矩形的函数与上述类似,只是用角度控制。
在OpenMV上实现绘制矩形的代码框架:
```python
import time
from pyb import Pin, Timer
# 初始化舵机引脚和定时器
# 假设水平舵机在P7(定时器3,通道1),垂直舵机在P8(定时器3,通道2)
tim = Timer(3, freq=50) # 50Hz,周期20ms
servo_h = tim.channel(1, Timer.PWM, pin=Pin("P7"))
servo_v = tim.channel(2, Timer.PWM, pin=Pin("P8"))
def set_servo(servo, angle):
# 将角度转换为占空比
# 角度范围0~180度,对应的脉冲宽度0.5ms~2.5ms
pulse_width = 0.5 + (angle / 180) * 2 # 脉冲宽度(ms)
duty_cycle = (pulse_width / 20) * 100 # 占空比0-100
servo.pulse_width_percent(duty_cycle)
def image_to_angle(x, y, img_width=320, img_height=240):
angle_h = x * 180.0 / img_width
angle_v = y * 180.0 / img_height
return angle_h, angle_v
def draw_line(x1, y1, x2, y2, steps=50):
dx = (x2 - x1) / steps
dy = (y2 - y1) / steps
x, y = x1, y1
for i in range(steps):
x += dx
y += dy
angle_h, angle_v = image_to_angle(int(x), int(y))
set_servo(servo_h, angle_h)
set_servo(servo_v, angle_v)
time.sleep_ms(10)
def draw_rectangle(x1, y1, x2, y2):
# 矩形的四个顶点
# 注意:这里我们假设矩形是水平垂直的,并且(x1,y1)是左上角,(x2,y2)是右下角
draw_line(x1, y1, x2, y1) # 上边
draw_line(x2, y1, x2, y2) # 右边
draw_line(x2, y2, x1, y2) # 下边
draw_line(x1, y2, x1, y1) # 左边
# 调用绘制矩形,例如:从(50,50)到(270,190)
draw_rectangle(50,50,270,190)
```
注意:上面的代码是示例,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硬件调整舵机的角度映射(可能不是0-180度,而且舵机的安装方向可能不同,需要调整正方向)。
另外,由于舵机的运动范围有限,可能无法覆盖整个图像区域,所以需要根据实际舵机的运动范围来调整映射关系。
总结:使用OpenMV控制云台舵机绘制矩形,需要将矩形路径分解为四个边,然后控制两个舵机按照路径移动。关键点在于图像坐标到舵机角度的转换,以及舵机的精确控制。
以上代码仅为示例,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硬件进行调试。
相关问题:
1. 如何标定图像坐标与舵机角度的关系?
2. 如何提高激光绘制矩形的精度?
3. 除了矩形,如何绘制其他形状(如圆形)?</think>### OpenMV控制云台舵机激光绘制矩形的实现方案
#### 1. **系统架构设计**
- **核心组件**:
- OpenMV摄像头:识别目标/提供坐标反馈
- 二维舵机云台:控制激光的水平和垂直移动
- 激光发射器:固定在云台上的绿色激光
- 主控制器(如STM32):处理坐标数据并生成舵机控制信号[^1]
- **工作流程**:
```mermaid
graph TD
A[OpenMV图像识别] --> B[提取矩形顶点坐标]
B --> C[坐标转换计算]
C --> D[生成舵机PWM信号]
D --> E[云台带动激光移动]
E --> F[完成矩形绘制]
```
#### 2. **关键实现步骤**
##### (1) 矩形坐标定义与转换
- 定义矩形顶点(图像坐标系):
$$P_1(x_1,y_1),\ P_2(x_2,y_1),\ P_3(x_2,y_2),\ P_4(x_1,y_2)$$
- 坐标转换公式(图像坐标→舵机角度):
$$
\begin{cases}
\theta_h = k_x \cdot x + b_x \\
\theta_v = k_y \cdot y + b_y
\end{cases}
$$
其中 $k_x, k_y$ 为标定系数,需通过实验确定[^2]。
##### (2) 舵机控制核心代码
```python
# OpenMV Python 控制示例
import pyb
from pyb import Servo
# 初始化舵机
servo_x = Servo(1) # 水平舵机(P7)
servo_y = Servo(2) # 垂直舵机(P8)
# 矩形绘制函数
def draw_rectangle(points, delay=300):
# 顺序移动: P1→P2→P3→P4→P1
for (x,y) in points + [points[0]]:
# 坐标转换 (需根据标定调整参数)
angle_x = int(45 + x * 0.2) # 示例转换公式
angle_y = int(30 + y * 0.15)
# 设置舵机角度
servo_x.angle(angle_x, delay)
servo_y.angle(angle_y, delay)
pyb.delay(delay)
# 定义矩形顶点 (图像分辨率320x240)
rect_points = [
(80, 60), # 左上
(240, 60), # 右上
(240, 180), # 右下
(80, 180) # 左下
]
while True:
draw_rectangle(rect_points)
```
#### 3. **关键技术细节**
1. **防抖算法**:
- 采用移动平均滤波处理坐标数据
```python
# 坐标滤波示例
history = []
def filtered_coord(x, y):
history.append((x,y))
if len(history) > 5: history.pop(0)
return [sum(v)//len(history) for v in zip(*history)]
```
2. **激光干扰规避**:
- 当检测到红色激光时,控制绿色激光保持1-2cm距离
- 使用距离判断算法:
$$d = \sqrt{(x_r - x_g)^2 + (y_r - y_g)^2} > \text{threshold}$$
3. **运动平滑处理**:
- 贝塞尔曲线插值实现平滑转角
- 速度控制函数:
$$v(t) = v_{max} \cdot (1 - e^{-t/\tau})$$
#### 4. **系统优化建议**
1. **双闭环控制**:
```mermaid
graph LR
A[位置指令] --> B[PID控制器]
B --> C[舵机驱动]
C --> D[云台位置]
D --> E[OpenMV反馈]
E --> B
```
2. **硬件增强**:
- 选用数字舵机(响应时间<0.1s)
- 增加激光调制电路,避免环境光干扰
3. **标定流程**:
1. 将激光移至图像四个角落
2. 记录对应的舵机PWM值
3. 求解线性映射矩阵:
$$
\begin{bmatrix}
\theta_h \\
\theta_v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a_{11} & a_{12} \\
a_{21} & a_{22}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x \\
y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b_1 \\
b_2
\end{bmatrix}
$$
#### 5. **调试注意事项**
- 舵机保护机制:设置PWM限幅(如660-840)[^2]
- 电源隔离:舵机单独供电避免电压波动
- 实时反馈:通过串口输出调试数据
```python
print("Target: ({},{}) -> Angles: {},{}".format(x,y,angle_x,angle_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