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的目标与作用
- 目标:方便性,有效性,可扩充性,开放性
- 作用:
a. 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b. 作为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
c. 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 推动操作系统发展的主要动力
- 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 方便用户
- 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 不断提出新的应用需求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 未配置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系统:人工操作(人机矛盾非常严重,互相等待),脱机输入输出方式(减少cpu空闲,提高了I/O)
- 单批道处理系统:监督程序控制,作业一个接一个连续处理,不需要人工,所以主要矛盾是CPU与I/O之间的矛盾,CPU一段时间只能处理一个作业
- 多道批处理系统:多个作业共享CPU,当A程序等待I/O时,B程序开始运行,充分利用了CPU,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吞吐量变大,但平均周转时间长,无交互能力。多道批处理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处理机争用问题,内存分配和保护问题,I/O设备分配问题,文件的组织和管理问题,作业管理问题,用户与系统的接口问题
- 分时系统:人机交互,多用户共享主机
- 及时接收:用多路卡快速扫描各个终端,读取指令,终端配置缓冲区来缓存指令
- 及时处理:每个用户的作业都放在内存里,采用时间片轮转方式避免某一个任务长时间占用CPU
- 特点: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 实时系统:周期性实时任务和非周期性实时任务,硬实时任务和软实时任务。特点: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可靠性
- 微机操作系统:微型机上的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特性
- 并发
并发在多道中在一段时间内有多个程序宏观上同时运行,单道中程序还是轮流运行的,另外并行指同一时刻执行。程序时静态实体,不能并发执行,为了使多个程序并发执行,引入了进程,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并发性,引入了线程。 - 共享
- 互斥共享方式:只允许一个进程访问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