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了《广播电视技术迭代实施方案(2020-2022年)》。该文件指出,广电将利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全行业未来大转型的,通过广播电视技术迭代,加快重塑广电媒体新生态,加速重构现代传播新格局。
该“实施方案”中涉及到了有线(数字)电视、IPTV、OTT TV、直播卫星等全终端,并涉及到了广电5G网络(含5G广播)、4K/8K超高清、MCN、IPv6、云直播、短视频等等全方位的热门行业应用话题。在网络传播层,方案指出依然要求“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推动广电网络IP化、云化、智慧化、融合化升级等。
回顾近年来,互联网热潮早已席卷过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移动应用、社交媒体、网络直播、自媒体公众号等不断涌现,由此催生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正在重塑,媒体定义正在被“改写”。而观其背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媒体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
在如何在竞争态势之中构建核心优势,做好资源与技术储备,利用新一代通信技术把握机遇,提升观看体验,这也是产业在迅速变革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5G对广电传媒意味着什么?
对于用户来说,5G最大的感受可能就是一个字:快。5G的通信速度会比4G快接近1000倍,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几秒钟内下载一部全高清电影,而现今的4G网络可能需要一个小时。
其实,5G在诞生之初便定义了三大应用场景:eMBB、mMTC和uRLLC。
eMBB是针对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可以满足超高清、3D、VR视频等传媒内容对于传输网速的要求;
mMTC对应的是大规模物联网业务,比如让终端设备的连接和体验得以提升;
uRLLC则是高可靠低时延通信,大大降低了延迟、卡顿的可能,能够为传媒内容的互动娱乐体验提供高可靠、低延时、高可用性的网络传输,在此基础上传媒内容的质量将会大大提高。
可以说,5G为广电媒体提供了创新视频内容形态和提升用户视觉体验的绝佳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