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ork()系统调用是Unix下以自身进程创建子进程的系统调用,一次调用,两次返回,如果返回是0,则是子进程,如果返回值>0,则是父进程(返回值是子进程的pid),这是众为周知的。
2.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是,在fork()的调用处,整个父进程空间会原模原样地复制到子进程中,包括指令,变量值,程序调用栈,环境变量,缓冲区,等等。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void
)
{
int
i;
for
(i=
0
;
i<
2
;
i++) {
fork();
printf(
"-\n"
);
}
return
0
;
}
{int
i;
for
(i=0;
i<2; i++){
fork();
printf
(
"-"
);
}
以上这两个程序的输出结果是不同的,第一个是输出6个“-”,第二段是输出8个。
1.printf("-\n");对于行输出/n有清除缓存的作用;
.i=0时,父进程A产生一个子进程A1,此时输出两行“-”;
4.i=1时,fork使父进程A产生子进程A2,A1产生子进程A3,此时A-A3共产生4行“-”(因为现在A,A1的输出行缓冲均为空);
总数为6:2(A)+2(A1)+1(A2)+1(A3)=6;
对比第二个:
于A2,A3会继承A和A1的输出行缓冲区,所以会分别输出两个“-”,加起来为:2(A)+2(A1)+2(A2)+2(A3)=8;
这是因为printf(“-“);语句有buffer,所以,对于上述程序,printf(“-“);把“-”放到了缓存中,并没有真正的输出,在fork的时候,缓存被复制到了子进程空间,所以,就多了两个,就成了8个,而不是6个。
注意printf("-\n");与printf("-");的不同,前者直接输出,后者存在缓冲区中
printf("-\n");
程序遇到“\n”,或是EOF,或是缓中区满,或是文件描述符关闭,或是主动flush,或是程序退出,就会把数据刷出缓冲区。需要注意的是,标准输出是行缓冲,所以遇到“\n”的时候会刷出缓冲区,但对于磁盘这个块设备来说,“\n”并不会引起缓冲区刷出的动作,那是全缓冲,你可以使用setvbuf来设置缓冲区大小,或是用fflush刷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