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初学设计模式的时候发现工厂模式和策略模式写法上相似,感觉很疑惑。既然相似,为何还要专门写成两种不同的模式呢。在翻阅了各个高手的总结后,偶有一点启发,特此记下。
有一个高手说 工厂相当于黑盒子,策略相当于白盒子。
另一个高手说 工厂/策略 实际是同样的实现,针对这种实现的不同特性做出不同的命名,一个强调 统一接口,另一个强调 父类调用子类的特性。
首先,观察两种模式可以得出的结论就是,两个模式都用到了父类引用指向子类对象这一做法。
工厂模式更侧重去获得该子类对象即可(即工厂模式着眼于获得不同对象)。
策略模式更注重的是获得子类重写父类的方法(也获得了不同的对象,但是要的是子类的细节)。
这样的话就好理解了,使用工厂模式的时候更在意的是我需要一个实现了该接口的对象,具体的实现类内部有啥,工厂模式并不关心。
策略模式更在意的是实现了该接口的子类内部的实现是什么,是否适合我现在的需求。
从使用者角度来说,策略模式比工厂模式更复杂一点,因为使用者需要了解每一个子类里面的细节。
希望能对各位正在学习的猿有所感。有指正和问题的地方也先谢谢各位新手和高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