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奇是我很敬佩的一个偶像,在第一批高考恢复考上上海复旦大学
他的人生格言是“人生是一场不停的,无情的战斗,向前,向前,永远不要停。”
1988年,陆奇在复旦任教一年后,一场暴雨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个周日,因为风雨大作,陆奇无法骑车回家看望父母,只好待在大学宿舍,被同学拉去凑数,听了一场讲座。
复旦的教室里,站着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图灵奖获得者埃德蒙·克拉克(Edmund Clarke),而听众寥寥无几。
陆奇的提问令克拉克印象深刻,克拉克还看了他的研究论文。
陆奇被邀请去卡耐基攻读计算机博士,给奖学金,45美元的申请手续费也免了——陆奇当时的月薪只有10美元。
按照规定,留校教师必须任教三年后才能出国,但1988年时陆奇只有一年的留校经历。
陆奇的导师钱家骅亲自与校长谢希德商量,“把陆奇放了,让他去吧!国内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人到卡耐基·梅隆大学去。”
卡耐基的计算机系博士,难度极高,学生在宿舍床沿上刻着“don’t quit”,很多人读不下来。
陆奇的刻苦也比在复旦时有过之无不及。
曾有朋友晚上从多伦多来看他,直接被他接进实验室,继续操作一个分布式操作系统的课题。深夜,实验结束后,他们才开着二手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