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道后序序列和中序序列确定前序序列

本文解析了如何从给定的中序和后序遍历序列构造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序列,并通过递归的方式详细展示了这一过程。文章还提供了一段完整的 C++ 代码实现。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以下是大神的解释  摘自洛谷题解, 比较清晰


DEBAFCG

EDBFGCA

首先这棵树的根是A(后序排列的最后一个),输出A;

然后在中序排列中找到A的位置,发现它左右各有三个点,分别是它的左右子树;

把中序排列左边三个点和后序排列的前三个点作为左子树去dfs,因为先序排列是中-左-右,所以先走左边;

> [L]传入的中序是DEB,后序是EDB - 输出B,DE是左子树,同样操作;

>> [L]传入的中序是DE,后序是ED - 输出D,E是右子树,同样操作;

>>> [R]传入的中序是E,后序是E - 输出E;

> [R]传入的中序是FCG,后序是FGC - 输出C,F是左子树,同样操作,G是右子树,同样操作;

>> [L] 传入的中序是F,后序是F - 输出F;

>> [R] 传入的中序是G,后序是G - 输出G;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求先序遍历的过程。(上面略去了L/R子树为空的场合。


以下为代码实现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string>  
#include <iomanip>  
#include <cstdio>  
#include <string>  
#include <algorithm>  
#include <queue>  
#include <cmath>  
#include <map>  
using namespace std;  
string mid;  
string last;  
void dfs(int l,int r,int z,int y)  
{  
    if(l>r||z>y) return ;  
    cout<<last[y];  
    for(int i=l;i<=r;i++)  
    {  
        if(last[y]==mid[i])  
        {  
            dfs(l,i-1,z,z+i-l-1);  
            dfs(i+1,r,z+i-l,y-1);  
        }  
    }  
}  
int main()  
{  
    cin>>mid;  
    cin>>last;  
    int l=strlen(&mid[0]);  
    dfs(0,l-1,0,l-1);  
}  



### 如何根据后序遍历遍历计算二叉树的前序遍历 通过分析给定的信息可以得知,要从后序遍历遍历的结果推导出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序列。具体过程如下: #### 后序遍历的特点 在后序遍历中,最后一个访问的是根节点,在此之前先访问左子树再访问右子树[^1]。 #### 中遍历的特点 对于任意节点而言,如果该节点存在左/右子树,则其左子树中的所有节点都会在这个节点之前被访问到;而它右侧子树内的全部成员则会在之后才遇到。 基于上述特性,可以通过以下逻辑实现从前两种遍历得到第三种——即前序遍历(根->左->右): - **确定根节点**:由于后序遍历最后处理的就是当前子树或整个树的根节点,因此可以直接取后序列表最右边的一个元素作为构建新树时的第一个节点也就是最终输出里的第一个位置上的值。 - **划分左右子树范围** - 利用找到的这个根节点去查找对应的索引于中数组里; - 此处左侧部分代表了原树上属于左分支下的所有子孙后代们组成的集合, 右侧剩余的部分自然就是那些位于目标顶点之右侧路径末端所连接着的一切可能存在的下级单位构成的整体了。 - 对这两个新的区间重复执行相同的操作直到不能再分割为止,期间每次都将最新发现出来的“头目”加入到结果集中相应的位置上去形成完整的前序排列形式。 下面是一个Python函数用于完成这一转换工作: ```python def build_preorder(in_order, post_order): if not post_order or not in_order: return [] root_val = post_order[-1] preorder_result = [root_val] index_of_root_in_inorder = in_order.index(root_val) left_subtree_inorder = in_order[:index_of_root_in_inorder] right_subtree_inorder = in_order[index_of_root_in_inorder + 1:] left_subtree_postorder = post_order[:len(left_subtree_inorder)] right_subtree_postorder = post_order[len(left_subtree_inorder):-1] # Recursively find the pre-order traversal of subtrees. preorder_result += build_preorder(left_subtree_inorder, left_subtree_postorder) preorder_result += build_preorder(right_subtree_inorder, right_subtree_postorder) return preorder_result ``` 这段代码实现了递归地解析输入参数`in_order`(表示中遍历) `post_order`(表示后序遍历), 并返回一个按照前序排列的新列表[^2][^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