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以通过定时任务去定时更新缓存数据:
优点:开发简单,实现起来比较方便。
缺点:缓存数据存在一定的精准性,不适合对要求精度比较高的数据使用如:实时的订单信息。。。
2.根据业务逻辑更新缓存,也就是在你对数据库进行 增,删,改时 同时更新缓存,可以用Spring AOP 切面来实现。
优点:缓存的可信度比较高。
缺点: 对于新手就是个噩梦,代码实现较为繁琐。
3.基于数据库的日志来更新,用代码实现一个监听器,监听数据库的日志信息,发现数据库发生变化,异步使用监听实现缓存更新。
优点:缓存的可信度比较高,比方法2的可信的要高一个档次。
缺点: 要对数据库的日志进行分析。
4.通过缓存实现,在你对数据库进行 增,删,改时 同时在缓存中添加一个标示,然后使用定时任务定时扫描这些标示,比如:我要对我的订单进行一次更新操作,首先更新数据库,然后给缓存中添加一更新的标示(这个标示越精准越好定位你要更新缓存信息),然后通过定时任务5分钟扫描一次我的缓存标示(也可以用监听器实现),找到我要跟新的缓存信息。
优点:缓存的可信度比较高,比方法2要简单。
缺点:对标示的定义要去比较高。
推荐使用 方法3,和方法4 ,因为方法2对Spring AOP 的切面要有一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