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中国应更积极应对Web3.0,让数字经济之路越走越宽广

信息化百人会会议深入研讨Web3.0,专家观点不一。李振华认为2024年Web3.0可能进入早期采用期,魏凯视其为解决互联网矛盾的药方,赵子飞警告其面临结构性问题,邹传伟主张区分数据资产和数字资产,曹恒强调中国Web3.0实践侧重可信账本,苏中期待技术开放空间。会议探讨了Web3.0与监管、经济、技术的关联及未来趋势。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近日,为了避免战略误判,信息化百人会2035数字议程伙伴行动“领导者三周会”以“关于Web3.0的战略思考”为主题,围绕Web3.0的当前态势和最有可能的未来演进及其重要影响,邀请对此领域有持续研究的多方专家,从技术、市场、监管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这次会议重点讨论回答了最为核心的六个问题:

Web3.0是不是伪需求?

Web3.0会彻底颠覆现有的Web2.0模式吗?

Web3.0是否能改造产业端,实现赋能实体经济?

Web3.0是否和中心化的监管治理体系兼容?

Web3.0的代币机制是必须的吗?

Web3.0能走出中国特色的道路吗?

以下是会议重点内容摘要。

李振华:若内因外因均向好,2024年左右Web3.0将从创新萌芽期迈向早期采用期

蚂蚁集团研究院院长李振华分别从Web3.0的市场简介、重点赛道及其意义、趋势预判及六大核心问题等四个方面作了题为《Web3.0行业初步研究成果分享》的主题分享。

李振华指出,现有市场中共识的Web3.0定义是基于区块链技术解决“信任问题”,让治理和资源分配更加公平、透明。它包括四个要素,一是通过DID实现跨链的身份信息整合和用户自主管理,即统一/互通的身份认证体系;二是以可流通的加密数字权证作为价值载体,实现低成本、低摩擦的价值转移和流通,即去中心化的经济体系;三是区块链技术将共有和私有储存的数据分开,即用户隐私保护;四是DAO实现用户参与社区自治理,即去中心化的组织治理模式。

“理想的”Web3.0项目具备4个“去中心化”特征。一是资产去中心化,用加密货币或者NFT,一种是同质化、一种是非同质化,在数据上用DID方式,社区治理是DAO,商业上是DeFi、SociaIFi等等。

当前,W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