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装饰模式的定义
Attach additional responsibilities to an object dynamically keeping the same interface.Decorators provide a flexible alternative to subclassing for extending functionality.
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就增加功能来说,装饰模式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
二、装饰模式的应用
1、装饰模式的优点
-
装饰这模式和继承的目的都是扩展对象的功能,但装饰者模式比继承更灵活
-
通过使用不同的具体装饰类以及这些类的排列组合,设计师可以创造出很多不同行为的组合
-
装饰者模式有很好地可扩展性
2、装饰模式的缺点
装饰者模式会导致设计中出现许多小对象,如果过度使用,会让程序变的更复杂。并且更多的对象会是的差错变得困难,特别是这些对象看上去都很像。
3、装饰模式的使用场景
需要扩展一个类的功能或给一个类增加附加责任。
需要动态地给一个对象增加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再动态地撤销。
需要增加由一些基本功能的排列组合而产生的非常大量的功能
三、装饰模式的实现
//抽象构件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mponent {
//抽象方法
public abstract void operate();
}
//具体构件 被装饰者
public class ConcreteComponent extends Component {
//具体实现
public void operate(){
System.out.println("do Something");
}
}
//装饰角色通常是一个抽象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Decorator extends Component {
private Component component = null;
//通过构造函数传递被修饰者
public Decorator ( Component _component){
this.component = _component;
}
//委托给被修饰者执行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e (){
this.component.operate();
}
}
//场景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生成被装饰对象
Component component = new ConcreteComponent();
//第一次修饰
component = new ConcreteDecorator1(component );
//第二次修饰
component = new ConcreteDecorator2(component );
//修饰后运行
component.operate();
}
}
四、装饰模式在源码中的应用
Context 类在 Android 中被称为“上帝对象”,它本质是一个抽象类,其在我们装饰者模式里相当于抽象组件,而在其内部定义了大量的抽象方法,比如我们经常会用到的 startActivity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