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 是一组公开的功能集合。
软件设计思想从函数发展到对象,从对象发展到组件,从组件发展到服务。
面向函数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结构化语言 C 、Pascal占据统治地位,它通过函数和结构体把代码与代码底层的逻辑和结构分离出来。 正是此时,软件工程被从计算机开发中分离出来(1958年之前尚无软件一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没有明显区别) 。为了降低成本,很多公司开始考虑代码重用,即如让代码用在其他的上下文中。 可惜函数与其使用的数据是紧密耦合的,不便迁移。如果数据设置为全局,则任何函数的修改都可能导致其他函数无法使用,且存在安全性问题。
面向对象
为解决机构化语言使用时,实现代码重用。于是开发出了Smalltalke和C++这样面向对象的语言。 面向对象语言将函数及其操作的数据封装到对象中。 函数(方法)封装逻辑,对象封装数据。 这个重用模机制是基于类的,可以通过类的继承来实现重用。但是面向对象 依然存在问题,像C++无法识别二进制生成的代码,即使只是细微的修改,开发者每次都必须重新部署所有的代码,这会影响程序开发的质量和开发时间。而且重用的级别的是类,并且是源代码形式,不同的语言之间无法相互调用。同时继承是糟糕的重用方式,大多数情况带来的坏处比好处多。
面向组件(接口)
随着时间推移,产生了新的技术,如静态库(.lib)动态库(.dll),以及1994年出现的面向组件的技术,即COM(组件对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 。组件提供了可交换的、互操作的二进制组件。使用它而不是源代码文件,公共二进制类型系统让跨语言成为可能,重用的单元是接口而不是组件。COM可以被多个程序共用,但如果这个组件升级,可能导致某个应用程序无法运行。
事务
是为解决数据安全操作提出的,事务控制实际上就是控制数据的安全访问。一个事务,要么全部执行成功,
否则出现问题操作将全部撤销,这样就保持了数据的安全性。
并发
是同时有多个请求请求同一服务。比如很多人同时请求百度的服务器提供搜索。
大量的并发访问如果超出了服务器的承受能力的话,轻则导致服务器抛弃一部分请求,重则导致服务器资源
耗尽,当机。并发管理由此而生。
耦合性
也称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度的一种度量。模块之间联系越紧密,其耦合性就越强,模块的独立性则越差。模块间耦合高低取决于模块间接口的复杂性、调用的方式及传递的信息。
耦合性分类(低――高): 无直接耦合;数据耦合;标记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
1 、无直接耦合:
2 、数据耦合: 指两个模块之间有调用关系,传递的是简单的数据值,相当于高级语言的值传递;
3 、标记耦合: 指两个模块之间传递的是数据结构,如高级语言中的数组名、记录名、文件名等这些名字即标记,其实传递的是这个数据结构的地址;
4 、控制耦合: 指一个模块调用另一个模块时,传递的是控制变量(如开关、标志等),被调模块通过该控制变量的值有选择地执行块内某一功能;
5 、公共耦合: 指通过一个公共数据环境相互作用的那些模块间的耦合。公共耦合的复杂程序随耦合模块的个数增加而增加。
6 、内容耦合: 这是最高程度的耦合,也是最差的耦合。当一个模块直接使用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或通过非正常入口而转入另一个模块内部。
内聚性
又称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若一个模块内各元素(语名之间、程序段之间)联系的越紧密,则它的内聚性就越高。
内聚性匪类(低――高): 偶然内聚;逻辑内聚;时间内聚;通信内聚;顺序内聚;功能内聚;
1 、偶然内聚: 指一个模块内的各处理元素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2 、逻辑内聚: 指模块内执行几个逻辑上相似的功能,通过参数确定该模块完成哪一个功能。
3、 时间内聚: 把需要同时执行的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模块为时间内聚模块。
4、 通信内聚: 指模块内所有处理元素都在同一个数据结构上操作(有时称之为信息内聚),或者指各处理
使用相同的输入数据或者产生相同的输出数据。
5 、顺序内聚: 指一个模块中各个处理元素都密切相关于同一功能且必须顺序执行,前一功能元素输出就是
下一功能元素的输入。
6、 功能内聚: 这是最强的内聚,指模块内所有元素共同完成一个功能,缺一不可。与其他模块的耦合是最
弱的。
耦合性与内聚性是模块独立性的两个定性标准
,将软件系统划分模块时,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提高模块的独立性,为设计高质量的软件结构奠定基础。
有个例子很容易明白:一个程序有50个函数,这个程序执行得非常好;然而一旦你修改其中一个函数,其他49个函数都需要做修改,这就是高耦合的后果。
一旦你理解了它,你编写概要设计的时候设计类或者模块自然会考虑到“高内聚,低耦合”。
面向服务
服务是通过标准的接口公开给外部世界的功能单元。简单的讲,面向服务的应用程序就是把多个服务聚合到单个逻辑化、高内聚的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本身也可以把自身公开为一个服务。 服务直接必须使用标准的消息和协议、契约、以及元数据交换。 客户端发送标准消息给服务,程序组件负责在服务于客户端之间转换消息并发送出去,平台之间的差异都被忽略了。
结尾推荐一本不错的WCF学习书籍 《WCF服务编程》 Juval Lowy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