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希表(理论剖析+代码实现)

本文深入探讨哈希表,包括关联式容器与序列式容器的区别,unordered系列容器的效率优势,哈希表的概念、哈希函数、哈希冲突及其解决方法。闭散列和开散列的原理、实现与效率分析,对比两者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文章提供详细的C++代码实现,帮助理解哈希表的工作机制。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哈希表


1.关联式容器与序列式容器的了解

请添加图片描述

序列式容器:以线性风格存储给定类型对象的容器,可以作为动态数组或者列表,元素根据它们在容器中的位置来检索

关联式容器:为每个要存储对象的键存储对象,这些键用来定位容器内的对象


2.unordered系列关联式容器概念

  1. 在C++98中,STL提供了底层为红黑树结构的一系列关联式容器,在查询时效率可达到 O(log2N),即最差情况下需要比较红黑树的高度次,当树中的节点非常多时,查询效率也不理想
  2. 最好的查询是,进行很少的比较次数就能够将元素找到
  3. 因此在C++11中,STL又提供了4个 unordered 系列的关联式容器,这4个容器与红黑树结构的关联式容器底层结构不同,称为哈希表
  4. 哈希其实就是一种散列、一种映射

请添加图片描述

哈希表结构的 unordered 系列的关联式容器与红黑树结构的关联式容器 map/set/multimap/multiset 使用方式上基本类似,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1. unordered 系列关联式容器,遍历出来不是有序的,迭代器是单向迭代器
  2. unordered_map 和 unordered_set 不允许数据冗余,支持 [] 操作符
  3. unordered_multimap 和 unordered_multiset 允许数据冗余,不支持 [] 操作符

3.unordered系列关联容器底层结构

unordered 系列的关联式容器之所以效率比较高,是因为其底层使用了哈希结构

举例:

// release下测试,debug下可能还会受限于编译器的优化程度,release下是最高优化
void test()
{
   
   
	// 用n个随机值元素来测试set和unordered_set

	// 定义容量为N的向量
	const int N = 1000000;
	vector<int> v;
	v.reserve(N);

	srand(time(0)); // 初始化随机种子

	for (size_t i = 0; i < N; i++)
	{
   
   
		v.push_back(rand()); // 插入生成的随机值
	}

	// 定义set和unordered_set
	set<int> s;
	unordered_set<int> us;

    /* ----------------------------------------------------------------- */
	// 向set中插入N个随机值,统计时间(ms)
	size_t begin1 = clock();
	for (auto& e : v)
	{
   
   
		s.insert(e);
	}
	size_t end1 = clock();

	// 向unordered_set插入N个随机值,统计时间(ms)
	size_t begin2 = clock();
	for (auto& e : v)
	{
   
   
		us.insert(e);
	}
	size_t end2 = clock();

	cout << "set - inset: " << end1 - begin1 << endl;
	cout << "unordered_set - inset: " << end2 - begin2 << endl;
    
    /* ----------------------------------------------------------------- */
	// 依次去set中查找向量中的N个元素,统计时间(ms)
	size_t begin3 = clock();
	for (auto& e : v)
	{
   
   
		s.find(e);
	}
	size_t end3 = clock();
	
	// 依次去unordered_set中查找向量中的N个元素,统计时间(ms)
	size_t begin4 = clock();
	for (auto& e : v)
	{
   
   
		us.find(e);
	}
	size_t end4 = clock();

	cout << "set - find(): " << end3 - begin3 << endl;
	cout << "unordered_set - find(): " << end4 - begin4 << endl;
	
    /* ----------------------------------------------------------------- */
	// 依次删除set中的N个元素,统计时间(ms)
	size_t begin5 = clock();
	for (auto& e : v)
	{
   
   
		s.erase(e);
	}
	size_t end5 = clock();

	// 依次删除unordered_set中的N个元素,统计时间(ms)
	size_t begin6 = clock();
	for (auto& e : v)
	{
   
   
		us.erase(e);
	}
	size_t end6 = clock();

	cout << "set - erase(): " << end5 - begin5 << endl;
	cout << "unordered_set - erase(): " << end6 - begin6 << endl;
}

用同一批100万个数据来测试 unordered_set 和 set,结果分析如下:

请添加图片描述

所以一般情况下,建议使用 unordered 系列的关联式容器


3.哈希的概念了解

  • 在顺序结构以及平衡树中,元素关键码与其存储位置之间没有对应的关系,因此在查找一个元素时,必须要经过关键码的多次比较。顺序查找时间复杂度为O(N),平衡树中为树的高度,即O(logN),搜索的效率决于搜索过程中元素的比较次数
  • 理想的搜索方法:可以不经过任何比较,一次直接从表中得到要搜索的元素。 如果构造一种存储结构,通过某种函数(hashFunc)使元素的存储位置与它的关键码之间能够建立一一映射的关系,那么在查找时通过该函数可以很快找到该元素

当向该结构中:

  • 插入元素根据待插入元素的关键码,以此函数计算出该元素的存储位置并按此位置进行存放
  • 搜索元素对元素的关键码进行同样的计算,把求得的函数值当做元素的存储位置,在结构中按此位置取元素比较,若关键码相等,则搜索成功

该方式即为哈希(散列)方法,哈希方法中使用的转换函数称为哈希(散列)函数,构造出来的结构称为哈希表(Hash Table)(或者称散列表)


4.哈希函数的了解

其实就是按照某种规则,给元素找一个存储位置(哈希位置、映射位置)

常见哈希函数:

  1. 直接定址法(常用)

    1. 取关键字的某个线性函数为散列地址:Hash(Key)= A * Key + B
    2. 优点:简单、均匀
    3. 缺点:需要事先知道关键字的分布情况,如果关键字的分布比较分散,会很浪费空间
    4. 使用场景:适合查找比较小且连续的情况,比如:
      • 计数排序
      • 一些OJ题中用哈希映射来统计字符出现次数
      • 利用字符的ASCII码值来映射字符,利用int型变量的数值来映射该变量
  2. 除留余数法(常用)

    1. 开一段固定大小的空间,比如哈希表中允许的地址数为 n,按照哈希函数:Hash(key) = key % n,得到的余数就是该关键码的哈希地址,存放到哈希表对应位置中

    2. 缺陷:

      • 适用于整数的存储(字符串、浮点数不能直接存储,因为不能直接取模,后面会讲如何解决)
      • 余数相同时,会出现哈希冲突

      比如:

    请添加图片描述


5.哈希冲突的了解

  1. 不同关键字通过相同哈希哈数计算出相同的哈希地址,映射到了相同位置,该种现象称为哈希冲突或哈希碰撞
  2. 解决哈希冲突两种常见的方法是:闭散列开散列

6.解决哈希冲突:闭散列

6.1 闭散列的概念了解

闭散列也叫开放定址法:

  1. 开放寻址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哈希函数计算出这个数据对应的哈希位置,如果该位置出现了哈希冲突,我们就重新探测一个空闲位置,将其插入。那如何重新探测新的位置呢?当我们往散列表中插入数据时,如果某个数据经过散列函数散列之后,存储位置已经被占用了,我们就从当前位置开始,依次往后查找,看是否有空闲位置,直到找到为止。如果数组整个都没有空位置,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数组进行扩容操作

  2. 而我们要获取数据的时候就需要先Hash运算,然后得到下标后再去拿值,拿到值后要比对是不是要拿的数据,因为有可能Hash冲突了,此时的值并不是你想要的,如果是就直接取出,不是的话就需要重新遍历数组,直到找到对应的数

  3. 从上面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开发寻址法并不是一种好的方案,当最好的情况时查询数据时间复杂度为O(1),而最坏的情况时就需要遍历整个数组从而退化为O(n),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1)


6.2 闭散列探测空位置方法

当前哈希位置已经存放的有数据了,下一个元素也是映射的这个位置,发生哈希冲突了,那怎么办呢?

  • 如果哈希表未被装满,说明在哈希表中必然还有空位置,那么可以把该元素存放到冲突位置的 “ 下一个空位置 ” 中去
  • 如果整个数组都没有空位置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对数组进行扩容操作

找下一个空位置有两种方法:线性探测和二次线性探测

1.线性探测:从发生冲突的位置开始,依次向后探测,直到寻找到下一个空位置为止

请添加图片描述

  1. 线性探测的优点:实现起来非常简单

  2. 线性探测的缺陷:

    • 如果某个位置冲突的多,会导致一片冲突很多,数据堆积在一起

    • 插入和查找的效率都会降低很多,插入元素时,从冲突位置开始不断往后找到下一个空位置;查找元素时,从冲突位置开始不断往后找,需要比较许多次,导致搜索效率降低。最坏情况下要直到找到空位置时,才能说明没有该元素

    • 比如下图:

请添加图片描述

观察发现,冲突的那一块区域,数据很集中,但是其它位置又是空着的,那有没有什么办法,让这些数据稍微分散一点点呢?不要那么集中,于是有人提出了二次探测方法

2.二次探测

线性探测的缺陷是产生冲突的数据堆积在一块,这与其找下一个空位置有关系,因为找空位置的方式就是挨着往后逐个去找,因此二次探测为了避免该问题,找下一个空位置的方法为:Hash(key) = key % n + i2 ( i = 1,2,3… ),通过哈希函数 Hash(key) 计算出元素的关键码 key 对应的位置再加上 i 的平方,n 是表的大小

二次探测相比线性探测的好处:如果一个位置有很多数据冲突,那么二次探测会让这些数据存储位置会比较分散,不会集中在一起,导致一片一片的冲突

请添加图片描述


6.3 闭散列的实现原理与思考

哈希表就是数组,只不过是按照某种映射关系把元素存放进去的数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已注销」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