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内存分区
在C++中,内存分成5个区,他们分别是堆、栈、自由存储区、全局/静态存储区和常量存储区。
栈:就是那些由编译器在需要的时候分配,在不需要的时候自动清除变量的存储区。里面的变量通常是局部变量、函数参数等。
堆:就是那些由new分配的内存块,他们的释放,编译器不去管,由我们的应用程序去控制,一般一个new就要对应一个delete。如果程序员没有释放掉,那么在程序结束后,操作系统会自动回收。在高级一点的语言比如java,有垃圾自动回收机制,这样程序很大时也不用担心内存的问题。
自由存储区:就是那些由malloc等分配的内存块,他和堆是十分相似的,不过它是用free来结束自己的生命的。
全局/静态存储区: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被分配到同一块内存中,在以前的C语言中,全局变量又分为初始化的和未初始化的,在C++里面没有这个区分了,他们共同占用同一块内存区。注意这块内存是一直保留的,因为是全局变量,所以直到程序结束才会释放掉。
常量存储区:这是一块比较特殊的存储区,他们里面存放的是常量,不允许修改
C++变量的存储类别(动态存储、静态存储、自动变量、寄存器变量、外部变量)
静态存储区:数据分别存放在静态存储区和动态存储区中。全局变量全部存放在静态存储区中,在程序开始执行时给全局变量分配存储单元,程序执行完毕就释放这些空间。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它们占据固定的存储单元,而不是动态地进行分配和释放。
这里的静态存储区包含了上面五大存储区里面的堆,全局/静态存储区,常量存储区,自由存储区。
动态存储区:
在动态存储区中存放以下数据:
函数形式参数。在调用函数时给形参分配存储空间。
函数中的自动变量(未加static声明的局部变量,详见后面的介绍)。
函数调用时的现场保护和返回地址等。
对以上这些数据,在函数调用开始时分配动态存储空间,函数结束时释放这些空间。在程序执行过程中,这种分配和释放是动态的,如果在一个程序中两次调用同一函数,则要进行两次分配和释放,而两次分配给此函数中局部变量的存储空间地址可能是不相同的。
如果在一个程序中包含若干个函数,每个函数中的局部变量的存储期并不等于整个程序的执行周期,它只是整个程序执行周期的一部分。根据函数调用的情况,系统对局部变量动态地分配和释放存储空间。
在C++中变量除了有数据类型的属性之外,还有存储类别(storage class) 的属性。存储类别指的是数据在内存中存储的方法。存储方法分为静态存储和动态存储两大类。具体包含4种:自动的(auto)、静态的(static)、寄存器的(register)和外部的(extern)。根据变量的存储类别,可以知道变量的作用域和存储期。
这里不再赘述,其中大部分局部变量或者函数参数都是自动的,具体后面的可以看参考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