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w3c制定的一种网络应用层协议,规定了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如何通信以及相应的数据包的结构。
1)如何通信?
step1,建立连接
step2,发送请求
step3,发送相应
step4,关闭连接
如果浏览器要再次发发送请求,需要重新建立新的连接
即“一次请求,一次连接”
2)优点
web服务器可以利用有限的连接为尽可能多的请求来服务。
(2)数据包的结构
1)请求数据包
a.请求行 (请求方式请求资源路径协议和版本 2K)
b.消息头
是一些键值对,表示特定含义,浏览器与web服务器能识别,告诉服务器,浏览器的类型和版本。
c.实体内容
只有当请求方式为post时,才会有内容。
2)响应数据包结构
a.状态行(协议和版本 状态码 状态描述)
200:正常 500:系统出错 404:找不到资源
b.消息头
服务器也可以发送一些消息头给服务器,比如“content-type”,告诉浏览器,服务器返回的数据类型。
c.实体内容
程序处理的结果,;浏览器会解析出来,生成相应的页面。
(3)两种请求方式
1)get请求
a,哪些情况下,浏览器会发送get请求
点击连接,地址栏输入某个地址,表单默认提交方式<form method="get"></form>
b1.会将请求参数添加到请求资源路径后面,只能提交少量的数据(请求行只能存放约2K的左右的数据)
b2.会将请求参数显示在浏览器地址栏,不安全(比如路由器会记录请求地址)
2)a.哪些情况下,浏览器会发送post请求?
设置表单的提交方式为"post"<form method="post"></form>
b1.特点将参数添加到实体内容里面,能够提供大量的数据
b2.不会将请求参数显示在地址栏,相对安全(注意,不管什么请求方式,都不会对请求参数加密,所以对于敏感数据,需要加密)。
http协议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09-07 17:16:29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