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做电路都是拿来模块,直接用杜邦线一顿连,体积大,连线杂乱,虽然可以实现功能,但是这肯定离产品的要求差太远了,我被老板批评了之后,痛定思痛。以后电路设计,除了功能,还必须考虑到功耗、面积,电子技术正在向IC以及高频的方向发展,如果水平不能及时跟上,被淘汰是必然的。
我这次做项目,是先用开发板实现功能,然后做PCB,接着再做IC。中间还涉及到单片机的基础驱动代码,PID控制以及一些比较低端的安卓开发。
做PCB的时候为了能用上在开发板上跑通的代码,从开发板的原理图中抽出一部分,照着画,也就是一个单片机最小系统加外设。不过单片机是STM32F407ZET6,有144个pin。
另外还需要在PCB上设计电源,蓝牙通信,电机驱动。
低频的板子真的只要把该连上的都连上就行了,哎,我之前一直很害怕,提心吊胆的,之后反思学习PCB还是得不怕花钱,敢于去尝试,多打样几次,低频板子成功率挺高的。
记录一下PCB设计的一些感受:
- 电源部分尽量多加fill,走线尽量宽一点,不然板子拿到手看着那窄窄的线没安全感;
- 一个电源Net可以做到正反两面都局部铺铜,打上Via,走电流能力强;
- 晶振周围用粗的GND线包围,打上地孔,形成包地,避免高频干扰;
- 低频的信号线随便拉,这次我信号线绕着板子拉了一大圈居然都能用,惊了;
- 慎用0欧电阻;
- 一定要对电流、信号的流向有个整体的把握,布局模块化;
- 割铜皮的时候记得把丝印层打开对照,焊盘之间别铺铜;
- 关键信号路径(例如AD采集线),线宽要大,线长要短,远离干扰源;
- 贴片电阻的身子部分是不导电的,但是最好不要在贴片电阻下方走线;
- 注意3H规则,线距为线宽的3倍减少70%的电磁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