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机器学习10:聚类算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Python机器学习中的三种聚类算法:K均值聚类、凝聚聚类和DBSCAN。K均值通过迭代找到数据点的均值作为聚类中心,适合简单形状的数据;凝聚聚类自下而上合并相似聚类,形成层次结构;DBSCAN基于密度划分聚类,能处理复杂形状数据并自动识别噪声。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K均值聚类

1.K均值聚类的工作原理:

假设我们的数据集中的样本因为特征不同,像下沙堆一样散步在地上,K均值算法会在小沙堆上插上旗子。而第一遍插的旗子并不能完美地代表沙堆的分布,所以K均值还要继续,让每个旗子能够插入到每个沙滩最佳的位置上,也就是数据点的均值上,这就是K均值算法名字的由来。接下来会一直重复上述的步骤,直到找不到更好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K均值算法对数据进行聚类
尝试用手工生成的数据集展示一下K均值聚类算法工作原理: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make_blobs
blobs = make_blobs(random_state=1,centers=1)
X=blobs[0]
plt.scatter(X[:,0],X[:,1],c='r',edgecolor='k')
plt.show()

运行代码,如下图所示:
图片.png
结果分析:由于代码里指定了make_blobs的centers参数为1,因此所有的数据都属于1类,并没有差别
下面使用K均值帮助这些数据进行聚类:

import numpy as np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曾牛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