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视频开发
文章平均质量分 72
Paul_0920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RTP/AVP & RTP/AVP/TCP总结
https://www.jianshu.com/p/7b9793eb2f4e 转载转载 2020-07-01 09:36:21 · 1124 阅读 · 0 评论 -
I帧和IDR帧区别(转载)
I帧和IDR帧的区别: IDR帧属于I帧。解码器收到IDR frame时,将所有的参考帧队列丢弃(用x264_reference_reset函数实现——在encoder.c文件中)。这点是所有I帧共有的特性,但是收到IDR帧时,解码器另外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所有的PPS和SPS参数进行更新。由此可见,在编码器端,每发一个IDR,就相应地发一个PPS&SPS_nal_unit这是网上搜索到的一个答案,有一定参考价值吧。...转载 2020-06-21 19:23:54 · 2985 阅读 · 0 评论 -
拜尔矩阵详解
拜耳阵列是实现CCD 或CMOS 传感器拍摄彩色图像的主要技术之一。它是一个4×4阵列,由8个绿色、4个蓝色和4个红色像素组成,在将灰度图形转换为彩色图片时会以2×2矩阵进行9次运算,最后生成一幅彩色图形。 下面摘自蜂鸟网(写的挺有意思):原文地址2012年末,一位对世界,特别是对蜂鸟网所有网友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老人,进入了天堂,他的名字叫布莱斯·拜尔(B转载 2017-09-06 14:26:20 · 3642 阅读 · 3 评论 -
图像跨距的概念
跨距宽度(stride)或叫扫描宽度。MSDN的示意为: 跨距是单行像素(一个扫描行)的宽度,舍入为一个 4 字节的边界。如果跨距为正,则位图自顶向下。如果跨距为负,则位图颠倒。用程序员的语言表述,就是: Stride指一个扫描行占用的字节数。根据BMP格式的标准,Stride一定是4的倍数。比如一个 24x11 的图像,每行的像素信息就是 24*3 = 72, 正好是4的倍数,而一副 21x...转载 2018-11-08 11:16:09 · 698 阅读 · 0 评论 -
海思HI35XX之----视频处理单元各通道间的关系
最近在折腾HI3518C的芯片,应用到IPCamera上,最终获取多路不同分辨率的视频流供不同需求的预览切换。此处简单记录一下视频前处理元VPSS(VideoProcessSub-System)的多通道间的关系以及使用心得。HI3518C的视频子系统包括:视频系统初始化模块(MPP_SYS_CONF_S)、视频输入模块(VI)、视频前处理模块(VPSS)、视频编码模块(VENC)和视频输出...转载 2019-04-15 14:46:55 · 846 阅读 · 0 评论 -
RTSP流媒体数据传输的两种方式(TCP和UDP)
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是用于Internet上针对多媒体数据流的一种传输协议。RTP被定义为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输情况下工作。其目的是提供时间信息和实现流同步。但RTP通常使用UDP来传送数据。但RTP也可以在TCP或ATM等其他协议之上工作。当应用程序开始一个RTP会话时将使用两个端口:一个给RTP一个给 RTCP。RTP本身并不能为接顺序传送数据包提...转载 2019-05-05 16:28:48 · 3441 阅读 · 0 评论 -
H264的基本原理(一)------视频的基本知识
前几天在慕课网上看到了一个移动端音视频入门的视频,讲到H264编解码,方面的知识,故做一下笔记总结。基础概念理解:1、经过压缩后的帧分为:I帧,P帧和B帧:I帧:关键帧,采用帧内压缩技术。你可以理解为这一帧画面的完整保留;解码时只需要本帧数据就可以完成(因为包含完整画面) P帧:向前参考帧,在压缩时,只参考前面已经处理的帧。采用帧音压缩技术。P帧表示的是这一帧跟...原创 2019-05-06 11:29:04 · 4104 阅读 · 3 评论 -
H264的基本原理(二)------ H264编码原理
上一篇:H264的基本原理(一)------视频的基本知识1、H264的压缩技术H264压缩技术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对视频数据进行压缩。包括:帧内预测压缩,解决的是空域数据冗余问题。该帧中的数据,比如:宽、高、颜色、光亮等,有一些人眼不敏感的,可以删除掉的,这称之为空域冗余数据。 帧间预测压缩(运动估计与补偿),解决的是时域数据冗余问题。比如:一个摄像头获得了许多帧的数据,帧间的相...转载 2019-05-06 11:27:53 · 6081 阅读 · 1 评论 -
H264的基本原理(三)------ H264结构与码流
上一篇:H264的基本原理(二)------ H264编码原理1、H264的结构图2、H264的编码分层 H.264原始码流(裸流)是由一个接一个NALU组成,它的功能分为两层,VCL(视频编码层)和 NAL(网络提取层). (1)NAL层 (视频数据网络抽象层) 因为H264最终还是要在网络上进行传输,在传输的时候,网络包的最大传输...原创 2019-05-06 13:48:19 · 2971 阅读 · 1 评论 -
数字增益和模拟增益
数字增益主要是调节数模转换输入的脉冲幅度,其值过小,会造成丢失误码的增大;但是,如果幅度过大,因数据脉冲严重切顶,噪声脉冲增加,数字信号信噪比也会劣化,也造成干扰误码的增加.数字增益的最佳值是调整在数字电路输入的域值范围内的上限.数字增益的大小,不会增加或减小输出音频功率的值,只影响解码器的工作状态. 模拟增益主要是调节线性放大输入的信号强度,其大小直接影响输出音频功率的值在一定范围转载 2017-08-14 16:24:36 · 19216 阅读 · 0 评论 -
详细分析:摄像头像素为何不是越高越好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为了提升拍照质量,各大手机厂商都在拼摄像头像素,从 500 万到 800 万,现在到 1300万。1300 万几乎成为了今年智能手机摄像头像素的标准,比如 Galaxy S4、LG Optimus G Pro 以及 Xperia Z。摄像头像素是否越高越好?当然,500 万像素比 200 万、300 万像素好,但 1300 万像素不一定比 800 万像素好。HTC 支持“像转载 2017-08-18 12:01:28 · 1568 阅读 · 0 评论 -
cmos和ccd的区别
导读:大家在买相机的时候,一般都会看到有COMS镜头和CCD镜头,这俩镜头有什么区别吗?他们各有的特点是什么?先让我们看看他们的自我介绍。cmos和ccd的区别——CCD简介CCD的英文全称是“Charge-coupledDevice”,中文全称是电行耦合元件,通常称为CCD图像传感器。CC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CCD上植入的微小光敏物质称作转载 2017-05-17 16:56:03 · 7007 阅读 · 1 评论 -
camera摄像原理之一:光感应
做为拍照手机的核心模块之一,camera sensor 效果的调整,涉及到众多的参数,如果对基本的光学原理及 sensor 软/硬件对图像处理的原理能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的话,对我们的工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眼对色彩的识别,是基于人眼对光谱存在三种不同的感应单元,不同的感应单元对不同波段的光有不同的响应曲线的原理,通过大脑的合成得到色彩的感知。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俗的用RG转载 2017-07-10 09:29:39 · 2143 阅读 · 0 评论 -
camera摄像原理之二:色彩空间
对于sensor 来说,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色彩空间的概念,主要是RGB , YUV这两种(实际上,这两种体系包含了许多种不同的颜色表达方式和模型,如sRGB, Adobe RGB, YUV422, YUV420 …),RGB如前所述就是按三基色加光系统的原理来描述颜色,而YUV则是按照亮度,色差的原理来描述颜色。 不比其它颜色空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的转换公式,因为YUV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转载 2017-07-10 10:03:39 · 1035 阅读 · 0 评论 -
camera摄像原理之三:色温和自动白平衡
色温的定义:将黑体从绝对零度开始加温,温度每升高一度称为1开氏度(用字母K表示),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候,黑体便辐射出可见光,其光谱成份以及给人的感觉也会着温度的不断升高发生相应变化。于是,就把黑体辐射一定色光的温度定为发射相同色光光源的色温。 随着色温的升高,光源的颜色由暖色向冷色过渡,光源中的能量分布也由红光端向蓝光端偏移。值得注转载 2017-07-10 10:16:53 · 2697 阅读 · 0 评论 -
camera摄像原理之四:曝光和GAMMA
从最明亮到最黑暗,假设人眼能够看到一定的范围,那么胶片(或CCD 等电子感光器件)所能表现的远比人眼看到的范围小的多,而这个有限的范围就是感光宽容度。 人眼的感光宽容度比胶片要高很多,而胶片的感光宽容度要比数码相机的ccd高出很多!对于sensor来说,又是如何来判断曝光是否正确呢?很标准的做法就是在YUV空间计算当前图像的Y值的均值。调节各种曝光参数设定(自动或手动),使得该均转载 2017-07-10 10:36:28 · 1600 阅读 · 0 评论 -
焦点与焦距 (focal point, focal length)
焦点(focal point、focus):对于一个理想透镜而言:远处的物体可以近似地看成时位于无限远处。该无限远处的物体上任何一点发出的到达理想透镜的光线,可以看成是平行光。所谓“光轴”就是一条垂直穿过理想透镜中心的光线。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凸镜应该是所有的光线会聚在透镜后面一点上,这个会聚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例如使用放大镜将太阳光聚光后,形成最小转载 2017-07-10 14:20:05 · 16173 阅读 · 1 评论 -
ISP-坏点校正(DPC)
概述介绍图像传感器中的传感器上每一光线采集的点形成的阵列工艺存在缺陷,或光信号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会造成图像上有些像素的信息有误,导致图像中的像素值不准确,这些有缺陷的像素即为图像坏点(Bad pixel)。 由于来自不同工艺技术和传感器制造商,尤其对一些低成本、消费品的sensor来说,坏点数会有很多。此外,sensor在长时间、高温环境下坏点也会越来越多,从而破坏了图转载 2017-07-24 18:48:17 · 2269 阅读 · 0 评论 -
景深详解
https://wenku.baidu.com/view/d011826448d7c1c708a14572.html转载 2017-07-25 16:43:22 · 966 阅读 · 0 评论 -
相机的3A技术
3A技术指的是自动对焦(AF)、自动曝光(AE)及自动白平衡(AWB)。自动对焦算法通过既得图像对比度移动镜头使图像对比度达到最大.自动曝光算法将根据可用的光源条件自动设置曝光值.自动白平衡算法根据光源条件调整图片颜色的保真程度。 自动对焦技术:通过调整聚焦镜头的位置获得最高的图像频率成分。总的来说,已对焦图片比为对焦图片包含更高的频率成分,也就是相应的图片具有更高的对比度转载 2017-07-26 09:49:11 · 2934 阅读 · 0 评论 -
CMOS Sensor的调试经验分享
CMOS Sensor的调试经验分享 我这里要介绍的就是CMOS摄像头的一些调试经验。 首先,要认识CMOS摄像头的结构。我们通常拿到的是集成封装好的模组,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镜头、感应器和图像信号处理器构成。一般情况下,集成好的模组我们只看到外面的镜头、接口和封装壳,这种一般是固定焦距的。有些厂商只提供芯片,需要自己安装镜头,镜头要选择合适大小的镜头,如果没有夜视要求的话,最好转载 2017-05-03 18:18:37 · 1372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