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p面向对象编程
面向对象的特征有哪些方面?
- 抽象:抽象是将一类对象的共同特征总结出来构造类的过程,包括数据抽象和行为抽象两方面。抽象只关注对象有哪些属性和行为,并不关注这些行为的细节是什么。
- 继承:继承是从已有类得到继承信息创建新类的过程。提供继承信息的类被称为父类(超类、基类);得到继承信息的类被称为子类(派生类)。继承让变化中的软件系统有了一定的延续性,同时继承也是封装程序中可变因素的重要手段(如果不能理解请阅读阎宏博士的《Java与模式》或《设计模式精解》中关于桥梁模式的部分)。
- 封装:通常认为封装是把数据和操作数据的方法绑定起来,对数据的访问只能通过已定义的接口。面向对象的本质就是将现实世界描绘成一系列完全自治、封闭的对象。我们在类中编写的方法就是对实现细节的一种封装;我们编写一个类就是对数据和数据操作的封装。可以说,封装就是隐藏一切可隐藏的东西,只向外界提供最简单的编程接口(可以想想普通洗衣机和全自动洗衣机的差别,明显全自动洗衣机封装更好因此操作起来更简单;我们现在使用的智能手机也是封装得足够好的,因为几个按键就搞定了所有的事情)。
- 多态性:多态性是指允许不同子类型的对象对同一消息作出不同的响应。简单的说就是用同样的对象引用调用同样的方法但是做了不同的事情。多态性分为编译时的多态性和运行时的多态性。如果将对象的方法视为对象向外界提供的服务,那么运行时的多态性可以解释为:当A系统访问B系统提供的服务时,B系统有多种提供服务的方式,但一切对A系统来说都是透明的(就像电动剃须刀是A系统,它的供电系统是B系统,B系统可以使用电池供电或者用交流电,甚至还有可能是太阳能,A系统只会通过B类对象调用供电的方法,但并不知道供电系统的底层实现是什么,究竟通过何种方式获得了动力)。方法重载(overload)实现的是编译时的多态性(也称为前绑定),而方法重写(override)实现的是运行时的多态性(也称为后绑定)。运行时的多态是面向对象最精髓的东西,要实现多态需要做两件事:1. 方法重写(子类继承父类并重写父类中已有的或抽象的方法);2. 对象造型(用父类型引用引用子类型对象,这样同样的引用调用同样的方法就会根据子类对象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简单概括
- 类: 对现实世界事物的抽象表示,包括事物的状态信息(成员变量)和行为信息(成员方法) 具有相同属性和共同行为的对象的集合,类是模板
- 对象:是类的实例,是类的具体化
- 抽象: 提取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行为的过程
- 封装: 是指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对外提供公共访问方式(接口)将变化隔离,便于使用提高用性安全性,比如:类是对对象的封装;包是对类的封装。
- 继承: 是快速构建类的一种方式,目的是构建出比父类更加优秀和强大的子类
- 多态:同一个引用类型(操作),使用不同的实例(new)而执行不同操作 多态的条件:子父类继承,向上转型
也可以这样理解
- 封装 :就是将一个类的使用和实现分开,只保留部分接口和方法与外部联系
- 继承:子类自动继承其父级类中的属性和方法,并可以添加新的属性和方法或者对部分属性和方法进行重写。继承增加了代码的可重用性。
- 多态:多个子类中虽然都具有同一个方法,但是这些子类实例化的对象调用这些相同的方法后却可以获得完全不同的结果,多态性增强了软件的灵活性
方法重载和方法重载
-
方法重载:
在一个类当中,有多个方法,方法名称完全相同,
方法的参数列表不相同(参数个数不同,位置不同,类型不同)
与返回类型没有关系
好处是:减少了记忆量,代码量并没有减少 -
方法重写:
在子父类关系中,子类的方法与父类的方法完全相同,
这种情况称之为方法重写,子类的方法不允许抛出比父类 方法更大的异常
好处是:是多态的必需条件,有重写就可以向上转型
可以实现:父类的引用指向子类吧,增加了程序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