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微波感应和FMCW微波感应原理以及应用

本文深入探讨了微波雷达技术,包括多普勒雷达、脉冲雷达和FMCW雷达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HB100微波传感器的多普勒雷达原理及应用,以及FMCW雷达的距离和速度计算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0. 前言

雷达主要分为多普勒雷达、脉冲雷达、频率调制连续波FMCW雷达。脉冲雷达由于需要贵重的磁体控制脉冲开关,较少使用。多普勒雷达通常只能获得目标速度,而目标距离难以获取。FMCW雷达,

1. 多普勒雷达HB100原理

多普勒雷达原理来自多普勒效应。手头上的HB100微波传感器的原理是多普勒测距雷达。规格书上[1]有本模块的方框图。

设发送信号为T(t),则其函数为:

T(t)=cos(2\pi f_0 t + \varphi _1)

f_0是发送信号的频率。多普勒雷达中这个频率一般是个固定值。\varphi _1是初始相位。

不计天线增益和信号衰减,接收天线的获得的信号为:

R(t)=cos(2\pi f_0( ( 1+\frac{2v}{c})t- ( 1+\frac{2v}{c})\frac{2d}{c}) + \varphi _1+2\pi \frac{2d}{\lambda _0})

其中\lambda _0是发送信号的波长。\lambda _0=\frac{c}{f_0}。c是光速,约为3x10^8m/s。v是目标的移动速度。\frac{2v}{c}f_0是多普勒频移[4]。而d是目标到微波感应器的距离。
Mixer是T(t)和R(t)的相乘。
根据三角函数关系:

cos(\alpha)cos(\beta)=\frac{cos(\alpha + \beta)+cos(\alpha - \beta)}{2}

可得:

cos(\alpha)cos(\beta)=\frac{cos(\alpha + \beta)+cos(\alpha - \beta)}{2}

T(t)R(t)= \frac{cos(2\pi f_0 ((2 +\frac{2v}{c})t-(1 +\frac{2v}{c})\frac{2d}{c}) +2 \varphi _1+2\pi \frac{2d}{\lambda _0} )+cos(2\pi f_0( ( \frac{2v}{c})t- ( 1+\frac{2v}{c})\frac{2d}{c})+2\pi \frac{2d}{\lambda _0})}{2}

采用合适截止频率的低通运放电路,即截止频率在\frac{2v}{c}f_0<f_{cutoff}<f_0(2+\frac{2v}{c}),可以得到输入到ADC模块的信号:

ADC_{in}=G \frac{cos(2\pi f_0( ( \frac{2v}{c})t- ( 1+\frac{2v}{c})\frac{2d}{c})+2\pi \frac{2d}{\lambda _0})}{2}

公式中G是运放的增益。模块的规格书说明,输出信号电压幅值和\frac{2v}{c}f_0成正比的。

2. HB100的典型应用


规格书[1]有HB100的典型应用,根据此图,在KiCad上可以绘制出原理图。KiCad的原理图和PCB设计文件已经共享到github。https://github.com/xxJian/HB100_Microwave_Demo

 R1作用是假负载。
静态分析:

V_1=\frac{R_3}{R_2+R_3}VCC+IF

V_{1out}=\frac{R_3}{R_2+R_3}VCC+(1+\frac{R_6}{R_4})IF

V1out中由于U2A运放对直流信号没有放大作用,同时没移植作用,故VCC增益不变。

V_{2out}=\frac{R_3}{R_2+R_3}VCC+(1+\frac{R_6}{R_4})\frac{R_8}{R_7}IF

动态分析:
1阶RC电路截止频率计算公式:

f_{cutoff}=\frac{1}{2\pi RC}

截至频率计算
电阻电容截止频率

R5+R2//R3

C2

0.09Hz

R4

C5

3.39Hz

R6

C6

72.34Hz

R7

C8

4.13Hz

R8

C9

72.34Hz

R9

C10

16KHz

3. FMCW雷达

图2. 一款雷达应用的实现框图[5]
MCU是单片机。VCO是压控振荡器,可以通过输入的模拟信号大小而控制输出信号的频率。PA是功率运放。LNA是Low Noise Amplifier的缩写。Mixer把两个信号相乘并输出IF信号。IF amplifier是把IF信号放大,并带有低通滤波的效果。ADC是模拟信号-数字信号转换器。
单发送单接收的FMCW示意图如图3所示。FMCW调制过程中,线性调制信号的上限和下限只差为B,同时这个频率范围有严格规定[2]。24GHz雷达的带宽为200MHz,而77GHz允许有4GHz的带宽范围。

3.1 计算距离


发送信号的频率为ft。fr为接受信号的频率。Td是发送、接收延时。Tc为上升时间。线性调制的斜率为B/Tc。

图3 FMCW示意图
图3中,由相似三角形,可得到以下关系:

\frac{f_b}{B}=\frac{T_d}{T_c}

T_d = \frac{2d}{c}

发送信号的波形函数(Tc时间内):

T(t)=cos(2\pi(f_0+\frac{B}{T_c}t)t+\varphi _1)

而接收信号的时域函数:

R(t)=cos(2\pi(f_0+\frac{B}{T_c}(t-T_d))(t-T_d)+\varphi _2)

混频器的输出时域函数(这里就直接频率相减、相位相减):

Mix(t)=cos(-2\pi f_o T_d+2\pi \frac{B}{T_c}(-2T_d t+T_d^2))

通过FFT得到Mix(t)的频率2f_b,再通过计算即可得到距离d。

3.2 计算速度

时间间距为Tc,先后发送两个线性调制脉冲信号,见下图。

发送信号的波形函数(Tc时间内):

T_1(t)=cos(2\pi f_0 t + 2\pi \frac{B}{T_c}t^2 + \varphi _1)

T_2(t)=cos((2\pi f_0 + 2\pi \frac{B}{T_c}(t-T_c))(t-T_c) + \varphi _2)

适当化简:

T_2(t)=cos(2\pi f_0 (t-T_c)+2\pi\frac{B}{T_c}(t^2-2T_c t + T_c^2) + \varphi _2)

那么接收信号的时域函数是:

R_1(t)=cos(2\pi f_0 (t-T_d )+ 2\pi \frac{B}{T_c}(t-T_d )^2 + \varphi _1+ 2\pi \frac{2d}{\lambda })

R_2(t)=cos(2\pi f_0 (t-T_c-T_d)+2\pi\frac{B}{T_c}((t-T_d)^2-2T_c (t-T_d) + T_c^2) + \varphi _2)

适当化简:

R_1(t)=cos(2\pi f_0 (t-T_d )+ 2\pi \frac{B}{T_c}(t^2-2T_d t + T_d^2) + \varphi _1 + 2\pi \frac{2d}{\lambda })

R_2(t)=cos(2\pi f_0 (t-T_c-T_d)+2\pi\frac{B}{T_c}(t^2-2(T_d+T_c)t+T_d^2 + 2T_dT_c+T_c^2) + \varphi _2)

混频器输出:

Mix_1(t)=cos(-2\pi f_oT_d+2\pi\frac{B}{T_c}(-2T_dt+T_d^2))

Mix_1(t)=cos(-2\pi f_oT_d+2\pi\frac{B}{T_c}(-2T_dt+2T_dT_c+T_d^2))

将Mix1和Mix2再次进行混频(频率相减、相位相减)

Mix_3(t)=cos(2\pi\frac{B}{T_c}2T_dT_c)

4. TODO: TI的mm radar

到TI的官网搜mm radar得到iwr1443 mmware radar……个人认为资料比较丰富了。还有教学视频,但我还没看。

 

参考资料:

资料[1]:https://www.limpkin.fr/public/HB100/HB100_Microwave_Sensor_Application_Note.pdf

资料[2]:Moving from legacy 24 GHz to state-of-the-art 77 GHz radar, http://www.ti.com/lit/wp/spry312/spry312.pdf
资料[3]:MicrowaveNoncontactMotionSensingandAnalysis.pdf

资料[4]:https://www.school-for-champions.com/science/waves_doppler_effect_wavelength_derivations.htm#.W-JGFbiQOO4

资料[5]:http://hforsten.com/third-version-of-homemade-6-ghz-fmcw-radar.html

<think>嗯,用户需要了解微波雷达人体感应模块的技术原理应用方案。从用户的问题来看,ta可能是个电子工程师或智能家居产品开发者,正在寻找技术选型参考。用户特意强调了“技术资料”应用方案”,说明需要的是可落地的实用信息而非纯理论。 用户提供的四个引用材料很有价值,我需要整合这些信息:引用[1][3]详细描述了多普勒原理模块参数,引用[2][4]则侧重应用场景。注意到用户上次也询问过类似技术,这次问题更聚焦在原理方案上。 技术原理部分应该突出三个核心点:首先是多普勒效应如何检测移动,这点引用[1][3]的电磁波反射描述很清晰;其次要说明穿透特性(引用[3]提到能穿透玻璃),最后是抗干扰能力(引用[4]的静态检测)。应用方案则需要按领域分类,特别要强调引用[2]提到的智能照明安防这两个主要方向。 考虑到用户可能做产品设计,模块选型参数很关键。引用[3]的XBG-M555参数表很完整,包括工作电压、频率范围等硬指标,这些必须保留。但要注意转换成更易读的表格形式。对于开发难点,引用[4]提到的静态检测抗干扰问题需要展开,这是实际应用中的痛点。 最后生成的问题要引导用户深入技术细节:灵敏度调节抗干扰方案是工程师最常遇到的调试难题,而新兴应用场景能启发产品创新。特意加入了“低功耗设计”这个问题,因为可穿戴设备(引用[1]提及)对功耗极为敏感。 特别检查了所有技术参数:确认2.9GHz5.8GHz(引用[2])都是常用频段,输出电平3.3V(引用[3])符合数字电路标准,穿透特性描述与引用[3][4]一致。避免提及具体品牌参数,保持技术中立性。</think>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微波雷达人体感应模块的技术原理应用方案。 **一、 微波雷达人体感应模块技术原理** 微波雷达人体感应模块的核心技术原理是**多普勒雷达(Doppler Radar)效应**。其工作流程可以概括如下: 1. **微波发射:** 模块内部的天线会持续发射特定频率(常见的有2.4GHz, 2.9GHz, 5.8GHz, 10.525GHz等)的微波信号(高频电磁波)。这些信号在空间中传播。 2. **信号反射:** 当微波信号遇到其覆盖范围内的物体(包括人体)时,一部分能量会被反射回模块的天线。 3. **信号接收与混频:** 模块内部的接收电路会捕捉这些反射回来的微弱微波信号(回波信号)。 4. **多普勒效应分析:** * 如果覆盖范围内的物体是**静止**的,反射回来的回波信号频率与发射信号的频率**相同**。 * 如果物体(如人体)在**移动**(靠近或远离天线),根据多普勒效应,反射回波的频率会相对于发射频率发生**偏移**(频移)。靠近时频率升高(正频移),远离时频率降低(负频移)。 * 移动速度越快,这个频率偏移量(多普勒频移)就越大。 5. **信号处理与判断:** * 模块内部的信号处理电路(通常包含混频器、放大器、滤波器、微处理器等)会将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与原始的发射信号进行**混频**,产生一个**中频信号**(IF Signal)。 * 这个中频信号包含了目标物体的运动信息(主要是速度信息)。**静止物体**产生的混频信号接近**直流**(0Hz),而**运动物体**会产生**交变**的中频信号(频率正比于运动速度)。 * 通过后续的放大、滤波(滤除低频干扰噪声)阈值比较等处理,模块能够**检测出**由人体(或其他物体)运动产生的、超过设定阈值的有效中频信号。 * **更先进的模块(如存在感知型)**:还能通过分析微小的运动(如呼吸、心跳引起的胸腔起伏)或结合调频连续波(FMCW)等技术,不仅检测运动,还能判断**静止人体的存在**,甚至粗略估计距离[^4]。 6. **输出控制:** * 一旦检测到有效的运动或存在信号,模块的控制电路(通常是数字输出引脚,如OUT脚)会根据预设的逻辑(如高电平有效或低电平有效)输出一个**触发信号**(例如,从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 * 这个输出信号可以用来直接控制继电器、LED灯,或者作为输入信号传递给微控制器(MCU)、智能家居网关等更复杂的系统进行后续处理[^3]。 **关键优势(与红外PIR对比):** * **穿透性强:** 微波能穿透非金属材料(如塑料、薄木板、玻璃、衣物等),安装位置更灵活隐蔽,不易被遮挡[^3]。 * **环境适应性好:** 不受环境温度、光线(黑暗或强光)、灰尘、雾气、热气流等影响,性能稳定可靠[^3][^4]。 * **感应距离远、角度广:** 通常感应距离比红外PIR更远(可达十几米甚至更远),且感应角度更大(如120度或全向),覆盖范围更广,无死区[^3][^4]。 * **可检测微动:** 高级模块能检测呼吸等微小动作,实现真正的“存在感知”,而不仅是“移动感知”[^4]。 * **速度信息:** 能提供目标的速度信息(通过多普勒频移)。 **二、 微波雷达人体感应模块应用方案** 微波雷达人体感应模块凭借其独特优势,在众多领域找到了广泛的应用: 1. **智能照明控制:** * **自动开关灯:** 楼道、走廊、楼梯间、车库、地下室、玄关、阳台、庭院、卫生间(卫浴感应灯)。当检测到有人进入或移动时自动开灯,人离开后延时自动关灯,节能省电[^1][^3][^4]。 * **存在感知调光:** 办公室、会议室、教室。检测房间内是否有人(即使坐着不动),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或根据人数自动调节亮度,避免无效照明[^4]。 * **太阳能灯:** 作为太阳能庭院灯、路灯的感应核心,高效节能[^3]。 2. **智能安防与报警:** * **入侵报警:** 家庭、商铺、仓库、周界防护。当检测到非法闯入(人体移动)时,触发声光报警器或发送报警信号到主机/手机APP[^3][^4]。 * **门窗感应:** 自动门、卷帘门、智能门锁。感应人员接近自动开门,或检测门窗异常开启[^3]。 * **森林防火/特定区域监控:** 检测特定区域内是否有人员活动[^3]。 3. **智能家居与楼宇自动化:** * **节能控制:** 联动空调、新风系统、电视、电脑等设备,在房间无人时自动进入低功耗或关闭状态[^1][^4]。 * **场景联动:** 检测到人进入特定区域(如客厅、卧室门口)自动开启预设的场景模式(灯光、音乐、窗帘等)。 * **智慧卫浴:** 马桶自动开盖/冲水、洗手台自动出水、淋浴间人体感应灯等[^3]。 * **电梯控制:** 检测轿厢内是否有人,优化运行策略。 4. **特定设备控制:** * **语音迎宾器:** 商店、展厅入口,感应到人接近自动播放欢迎语音[^3]。 * **紫外线消毒灯控制:** 确保在无人状态下自动开启消毒,有人进入时自动关闭,保障安全[^3]。 * **自动售货机/ATM机:** 检测用户接近,唤醒屏幕或准备服务。 5. **可穿戴与健康监护(潜力应用):** * 集成到智能手环/手表或贴片设备中,监测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利用检测微动的能力)[^1]。 **典型应用方案示意图(以智能照明为例):** ``` [电源 (AC/DC)] ---> [微波雷达感应模块 (如XBG-M555, WTL580-C01)] | | (OUT信号) V [驱动电路 (可选,如三极管)] | V [负载 (LED灯/继电器)] ``` * **模块配置:** 模块通常提供调节旋钮或配置接口,可设置: * **感应距离:** 调整灵敏度。 * **延时时间:** 人离开后灯持续点亮的时间。 * **光敏阈值:** 配合模块自带的光敏电阻(如有),实现“白天不工作,晚上工作”或根据环境光亮度判断是否触发。 * **工作模式:** 如重复触发(人在感应区内持续活动,灯持续亮)或非重复触发(只响应第一次进入)[^3]。 **三、 模块选型关键参数参考(以引用[3]为例)** | 参数项 | 典型值/描述 | 说明 | | :------------- | :------------------------------ | :------------------------------------------------------------------- | | **工作电压** | 3.5V - 18V (如XBG-M555) | 宽电压范围,适应不同电源环境 | | **工作电流** | ~6mA (如XBG-M555) | 功耗较低 | | **工作频率** | 2.9GHz, 5.8GHz, 10.525GHz等 | 不同频率穿透性、分辨率、成本有差异 | | **输出电平** | 3.3V (高电平有效,如XBG-M555) | 可直接连接MCU GPIO或通过驱动电路控制负载 | | **感应距离** | 可调 (几米到十几米不等) | 需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 | | **感应角度** | 可定制 (如90°, 120°, 360°) | 角度越大覆盖范围越广 | | **延时时间** | 可调 (如20ms 基础,可延长) | 人离开后输出信号保持的时间 | | **功能特性** | 运动感知/接近感测/存在感知 | 不同模块功能侧重点不同,如WTL580-C01强调多功能[^2] | | **环境特性** | 穿透非金属、抗温变、抗光干扰 | 核心优势 | | **接口** | 电源(VCC/GND)、输出(OUT)、配置脚 | 可能还有光敏输入(LUX)、距离调节(DIST)、延时调节(TIME)等 | **开发与应用难点:** * **抗干扰设计:** 环境中其他电磁源(WiFi、蓝牙、其他雷达)、风扇叶片、晃动的窗帘等可能引起误触发,需要良好的滤波算法硬件设计[^4]。 * **静态存在检测精度:** 准确区分静止人体其他静止物体,以及检测非常微小的动作(如呼吸),对算法要求较高。 * **安装调试:** 安装位置、角度、灵敏度设置需要根据现场环境调试优化,避免盲区或误报。 * **多目标区分:** 在多人场景下区分不同目标并准确计数相对复杂。 **总结:** 微波雷达人体感应模块利用多普勒效应检测人体(或物体)的移动存在,具有穿透性强、环境适应性好、感应距离远角度广等显著优势。其应用方案广泛覆盖了智能照明、安防报警、智能家居/楼宇自动化、特定设备控制等领域,是实现节能、智能、安全便捷的关键技术组件[^1][^2][^3][^4]。在选择模块时,需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如功能、距离、角度、功耗、成本)关注其核心参数特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