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效率;产品等于单位成本(资源+时间)最大化价值。【经济学突破】
- 组织一直存在问题,但是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倒闭,反而越来越好? 【宏观发展】是一种平衡,并没有那么多好的地方让你去。你能去也是因为你在前单位的积累。
- 从产品角度如何实现客单价的跨越式增长,能靠不断积累的增值功能吗? 【微观增值】首先有竞争对手和没竞争对手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有一家想要做到收入最大化,就是因客定价,杀熟对于经济学是有效的,拿到市场额之后在成本与价格之间找到平衡(关注获客成本),通过数据分析的形式建立价格体系。如果有竞争对手那就要在成本上做权衡,尤其是升级存量客户的时候的维护成本。在高精尖领域,科学是有趋同性的。当然营销网络的构建+研发的快速迭代都会影响客单价。
- 在偏国企的环境下如何生存(在券商怎么处事),如何快速分析上级与上上级的诉求? 【关系处理】关注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去试错。有些领导是有自鸣性(比较自信),大部分会隐藏真实意图(比如说给出部分事实,可能是担心失败),少说多看,关注老板与他人的互动不要踩别人踩过的坑。对于成功大家都是在赌。台积电如果要出问题,要么自身出问题,要么对手没犯错。
- 在券商金融IT的背景下,未来几年如果想要double是走 产品->业务 还是产品->咨询 更合适?【个人增长】不冲突。售前->解决方案->咨询,前提是成为行业专家。
- 狼性小团队(精锐)和佛系大团队(普通)相比,在打造单位价值上是否精锐团队更有意义。 【团队建设】要看下属是否主观愿意做这个活;本质不是创新。当企业变大,会希望复制成本低,培养一个员工的成本低,能力能够快速复制。这个时候分工越细,越快速。
- 赚钱的几种方式,投行模式?【指数增长】20岁时间换钱;30岁经验换钱;40人脉换钱。如果要冒险要为自己冒险,风险与收益才能并存。
- MBA的学习建议。EMBA与高层在人性上的考量是否有共同性。何老师怎么看?【价值衡量】底层招聘趋向一致(批量),但越往上招聘越有差异性。我会认为 心不正,剑则邪;品德排在能力的前卫。也有人唯才是用,比如曹操,但是也会有一定限度,比如杀了前BOSS的肯定是不用的。属于不同的管理风格。
- 管理层的通道建设。不同层次的管理层侧重的东西。初级识人(可以分成哪几类去应对)用人。【管理层次】用空闲时间去学习政治+历史,等到10年后就会有所用地。
- 体制稳定与政治结合。【政治角度】一件事情的成功20%取决于自己,80%取决于复杂的外部环境。所以即便失败也不要太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