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godb的安装与配置
在公司一直使用的是redis,对redis虽然不是非常精通,但还是会使用redis的,而且因为公司在用,以后肯定会越来越熟练的,所以现在也学一学mongodb,因为前几天有人问过我关于mongodb的东西,但是以前只是在学校的课程中学习过一点,都忘记了,所以再从头学一边,记好笔记。
一、mongodb的好处:
1、无数据结构的限制:
1)、没有表结构的概念,每条记录都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结构;
2)、业务开发方便快捷;
2、完全的索引支持:
1)、redis(内存数据库,nosql数据库的一种,速度很快,但是作为键值数据库,只有按key查询)
2)、hbase(写入速度很快,但是查询受限制,二级索引需要自己实现)
3)、mongodb(单键索引,多键索引,数组索引,全文索引,地理位置索引,非常完善的nosql数据库,最接近sql数据库)
3、良好的安全性,方便的冗余与扩展:
1)、复制集保证数据安全(mongodb使用复制集进行多副本存储)
2)、分片扩展数据规模(mongodb自带的分片技术)
4、良好的支持:
1)、完善的文档支持;
2)、齐全的驱动支持。
安装配置mongodb:
1、编译:先下载,本人在mac OS操作,win类似。下载地址:htpps://github.com/mongodb/mongo/tree/r2.6.5
cd 源码目录
scons all (进行编译, -j cpu核数 多个cpu加速编译)
若编译多次不成功,可直接去官网下载编译好的二进制文件。官网地址:https://www.mongodb.org/download
编译好后的文件:
mongod:mongodb数据库的执行程序,数据库部署。
mongo:用来链接mongodb数据服务器的客户端。
mongoimport与mongoexport:用来做数据的导入与导出。
mongodump与mongorestore:导入导出二进制数据,不能直接读取,一般做数据的备份与恢复。
mongooplog:用来做操作日志的回放。(复制集中的集合)
mongostat:用来查看服务器的各种状态。
搭建简单的mongodb服务器:
1、mkdir mongodb_simple 创建总文件夹
2、cd mongodb_simple/ 进入目录
3、mkdir data 创建存放数据文件夹
4、mkdir conf 创建存放配置文件
5、mkdir log 创建存放日志文件
6、mkdir bin 创建存放二进制文件
7、cp ../mongo-r2.6.5/mongod bin/ 拷贝编译好的文件到bin目录下
8、cd conf/ 进入配置目录 vim mongod.conf 创建并编辑一个配置文件
8.1、port = 12345 服务启动监听的端口号
8.2、dbpath = data 指明数据存储位置 可以使用绝对路径
8.3、logpath = log/mongod.log 指明日志文件(必须确定一个文件)
8.4、fork = true linux下表示启动后台进程,win无效
9、cd ../ 回到上层目录 ./bin/mongod -f conf/mongod.conf 运行mongod -f指定运行时使用的配置文件 启动完成
链接mongodb服务器:
链接方法:
1、使用编译时生成的客户端(mongo)进行链接;
1.1、cp ../mongo-r2.6.5/mongo bin/ 拷贝到bin目录下
1.2、./bin/mongo --help 查看使用说明
1.3、./bin/mongo 127.0.0.1:12345/test 链接数据库
1.4、use admin 切换到admin权限(关闭时需要admin权限)db.shutdownserver() 关闭链接
2、使用驱动进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