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实例学习(Multi-instance Learning, MIL)是一种特殊的机器学习方法,它与传统的单实例学习(Single-instance Learning)有所不同。在多实例学习中,标签并不是直接分配给单个样本,而是分配给样本的集合,通常称为“袋”(bag)。一个袋子包含多个实例(样本),而该袋子的标签只有一个,即“袋标签”。每个实例可以有不同的特征和标签,但它们共同组成一个袋子,且袋标签表示该袋子整体的标签。
关键概念:
袋标签:每个袋子(即一个实例集)有一个标签,但袋标签不能完全反映个别实例的标签。
实例标签:袋子中的每个实例没有明确的标签,只有在特定情况下通过袋标签推断出来。通常,袋标签指示至少有一个实例的标签信息。例如,若袋子标签为正类,意味着至少有一个实例属于正类;如果袋子标签为负类,所有实例应该属于负类。
举个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组医学影像,每张影像可能包含肿瘤的多个不同部位,而医生只对整个影像进行标注(标记为“含有肿瘤”或“无肿瘤”)。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影像中具体哪些部位含有肿瘤。这里的影像就是袋子,而影像中的部位则是实例。
如果影像被标记为“含有肿瘤”(正类),那么至少有一个部位可能含有肿瘤。
如果影像被标记为“无肿瘤”(负类),那么所有部位都应该没有肿瘤。
常见的应用:
医学图像分析:对医学图像进行分类时,肿瘤可能出现在多个地方,而我们只知道整体影像是否含有肿瘤。
文本分类:对于某些任务,一个文档可能包含多个段落,而每个段落有不同的信息,但是整个文档的标签是给定的。
物体检测:在物体检测任务中,每个图像可能包含多个对象,但我们只知道图像中是否存在某个对象。
总结:
多实例学习通过对袋子(而非单一实例)进行标签化,使得模型可以学习到在样本集合中找出对分类或预测有意义的实例。常见的算法包括基于聚类、基于最优化的 MIL 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