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新章节新气象,跟着笔者一起学习计算机网络吧!此系列适用于考研、本科、专升本的读者进行学习。
1. 专有名词
交换机:把多个结点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计算机网络。
路由器:把多个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形成规模更大的计算机网络,称之为“互连网”(internet)(此处笔者没有手误)。
互联网(Internet):各大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组件的,覆盖全球范围的互连网。
注意:互联网必须使用TCP/IP协议通信,互连网(内网)可使用任意协议通信。
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硬件:
①主机(端系统)。如:电脑、手机、物联网设备。
②通信设备。如: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
③通信链路。如:网线、光纤、同轴电缆。
软件:方便用户使用,实现资源共享。如:百度网盘,电子邮箱,聊天软件。
协议:
①规定计算机网络的通信规则。
②由硬件、软件共同实现。如:网络适配器+软件实现网络通信协议。
3.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①数据通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
②资源共享: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数据资源。
硬件资源共享可以举例智能音箱,当你语音输入给智能音箱,智能音箱把指令传给远程具有超强算力的服务器,再由服务器传输回来结果,由智能音箱进行反馈。
软件资源共享可以举例,手机的应用商店,每个人都可以从应用商店中获取软件。
数据共享可以举例,我发了一个视频在某平台上供所有人观看。
③分布式处理:将复杂任务分派给网络中的多台计算机处理。例如大数据中的MapReduce、大矩阵的运算。
④冗余备份提高可靠性:一个文件可以被一个服务器集群存储,意味着当一台服务器损坏,其他服务器还会有备份。
⑤负载均衡:网络中的各台服务器共同分担繁重的工作。例如某游戏用很多服务器来出来玩家的请求。笔者认为类似于③就是分布式处理。
⑥其他:满足社会需求、生活需求。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
以上内容简单了解即可。
3.三种交换技术
3.1 电路交换(电话网络)
通过物理线路连接,动态分配传输线路资源。因为当建立连接的时候,需要占用物理线路,所以在那个时候,人们打长途电话要更贵,因为长途电话占用线路更多。
具体的流程:
①建立连接。(尝试占用通信资源)。
②通信(一直占用通信资源)。
③释放连接(归还通信资源)。
优点:
通信之前,呼叫端到被叫端建立一条专用的物理通路,在通信的全部时间内,两个用户试种占用端到端的线路资源。数据直送,传输效率高。
缺点:
①建立、释放连接,需要额外的时间开销。
②因为通信过程中线路的独占,线路的利用率非常低。
③当线路出现故障,不会有其他线路的分配,灵活性较差。
④容错性差,经过的链路越多,出错的可能性越大。无法校验错误。
3.2 报文交换 (电报网络)
报文由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组成。控制信息是指接收方和发送方分别是谁;用户数据是指发送的内容。
优点:
①通信前无需建立连接。
②数据以报文存储转发,不会独占一条线路,通信线路可以灵活分配。
③交换节点支持差错校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报文出错的概率。
缺点:
①报文不定长,不方便做内存管理。
②长报文的存储转发时间开销大、缓存开销大;报文越长越容易出错,重传代价高。
3.3 分组交换(现代计算机网络)
长报文切分成等长数据,每一个分组称之为“packet”,除了报文数据还有头信息“header”,主要是控制信息:包含源地址、目的地址、分组号等。
优点:
①通信前无需建立连接。
②数据以分组存储转发,不会独占一条线路,通信线路可以灵活分配
③交换节点支持差错校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报文出错的概率。
④报文定长,方便做内存管理。
⑤分组短报文的存储转发时间开销小、缓存开销小;报文越短越不容易出错,重传代价低。
缺点:
①相比于报文交换,控制信息的占比增加。意味着我们需要消耗更多的资源来传送用户根本不关心的信息。
②相交于电路交换,仍然存在存储转发的时间延迟。
③报文被拆分为多个分组,传输过程中存在乱序丢失的问题,处理这些问题的复杂度会增加。
3.4 虚拟电路
虚拟电路的本质其实还是分组交换,只不过也吸收了电路交换的优点,当分组信息发送的时候,会先建立连接,这个连接是虚拟电路,所以不用担心独占线路的问题,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存储转发造成的时间延迟。
事实上我们现实生活中采用的是分组交换技术,因为这样一来我们把处理复杂问题的事情交给了终端进行处理;如果采用虚拟电路,我们就会让这些主线路处理复杂问题,这样一来大大减少的数据传输传输的效率。
4. 交换技术传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