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ree
B+树:是应文件系统所需而产生的一种B-tree的变形树,通常用于数据库和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中。
为什么说B+-tree比B 树更适合实际应用中操作系统的文件索引和数据库索引?
B+-tree的磁盘读写代价更低
B+-tree的内部结点并没有指向关键字具体信息的指针。因此其内部结点相对B 树更小。如果把所有同一内部结点的关键字存放在同一盘块中,那么盘块所能容纳的关键字数量也越多。一次性读入内存中的需要查找的关键字也就越多。相对来说IO读写次数也就降低了。
举个例子,假设磁盘中的一个盘块容纳16bytes,而一个关键字2bytes,一个关键字具体信息指针2bytes。一棵9阶B-tree(一个结点最多8个关键字)的内部结点需要2个盘快。而B+ 树内部结点只需要1个盘快。当需要把内部结点读入内存中的时候,B 树就比B+ 树多一次盘块查找时间(在磁盘中就是盘片旋转的时间)。
B+-tree的查询效率更加稳定
由于非终结点并不是最终指向文件内容的结点,而只是叶子结点中关键字的索引。所以任何关键字的查找必须走一条从根结点到叶子结点的路。所有关键字查询的路径长度相同,导致每一个数据的查询效率相当。
B+树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方便扫库,B树必须用中序遍历的方法按序扫库,而B+树直接从叶子结点挨个扫一遍就完了,B+树支持range-query非常方便,而B树不支持。这是数据库选用B+树的最主要原因。
比如要查 5-10之间的,B+树一把到5这个标记,再一把到10,然后串起来就行了,B树就非常麻烦。B树的好处,就是成功查询特别有利,因为树的高度总体要比B+树矮。不成功的情况下,B树也比B+树稍稍占一点点便宜。
B树比如你的例子中查,17的话,一把就得到结果了,
有很多基于频率的搜索是选用B树,越频繁query的结点越往根上走,前提是需要对query做统计,而且要对key做一些变化。
另外B树也好B+树也好,根或者上面几层因为被反复query,所以这几块基本都在内存中,不会出现读磁盘IO,一般已启动的时候,就会主动换入内存。”非常感谢。
Bucket Li:”mysql 底层存储是用B+树实现的,知道为什么么。内存中B+树是没有优势的,但是一到磁盘,B+树的威力就出来了
一棵m阶的B+树和m阶的B树的异同点在于:
- 有n棵子树的结点中含有n个关键字;
- 所有的叶子结点中包含了全部关键字的信息,及指向含有这些关键字记录的指针,且叶子结点本身依关键字的大小自小而大的顺序链接。 (叶子节点包括全部需要查找的信息)
- 所有的非终端结点可以看成是索引部分,结点中仅含有其子树根结点中最大(或最小)关键字。 (非叶子节点看成索引)
B+树的查找
对B+树可以进行两种查找运算:
- 从最小关键字起顺序查找;
- 从根结点开始,进行随机查找。
在查找时,若非终端结点上的关键值等于给定值,并不终止,而是继续向下直到叶子结点。因此,在B+树中,不管查找成功与否,每次查找都是走了一条从根到叶子结点的路径。其余同B-树的查找类似。
B+树的插入
m阶B树的插入操作在叶子结点上进行,假设要插入关键值a,找到叶子结点后插入a,做如下算法判别:
1. 如果当前结点是根结点并且插入后结点关键字数目小于等于m,则算法结束;
2. 如果当前结点是非根结点并且插入后结点关键字数目小于等于m,则判断若a是新索引值时转步骤4后结束,若a不是新索引值则直接结束;
3. 如果插入后关键字数目大于m(阶数),则结点先分裂成两个结点X和Y,并且他们各自所含的关键字个数分别为:u=大于(m+1)/2的最小整数,v=小于(m+1)/2的最大整数;
由于索引值位于结点的最左端或者最右端,不妨假设索引值位于结点最右端,有如下操作:
如果当前分裂成的X和Y结点原来所属的结点是根结点,则从X和Y中取出索引的关键字,将这两个关键字组成新的根结点,并且这个根结点指向X和Y,算法结束;
如果当前分裂成的X和Y结点原来所属的结点是非根结点,依据假设条件判断,如果a成为Y的新索引值,则转步骤④得到Y的双亲结点P,如果a不是Y结点的新索引值,则求出X和Y结点的双亲结点P;然后提取X结点中的新索引值a’,在P中插入关键字a’,从P开始,继续进行插入算法;
4. 提取结点原来的索引值b,自顶向下,先判断根是否含有b,是则需要先将b替换为a,然后从根结点开始,记录结点地址P,判断P的孩子是否含有索引值b而不含有索引值a,是则先将孩子结点中的b替换为a,然后将P的孩子的地址赋值给P,继续搜索,直到发现P的孩子中已经含有a值时,停止搜索,返回地址P。
B+树的删除
B+树的删除也仅在叶子结点进行,当叶子结点中的最大关键字被删除时,其在非终端结点中的值可以作为一个“分界关键字”存在。若因删除而使结点中关键字的个数少于m/2 (m/2结果取上界,如5/2结果为3)时,其和兄弟结点的合并过程亦和B-树类似。
总结
通过以上介绍,大致将B树,B+树,B*树总结如下:
B树:有序数组+平衡多叉树;
B+树:有序数组链表+平衡多叉树;
B*树:一棵丰满的B+树。
在大规模数据存储的文件系统中,B~tree系列数据结构,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存储不同的数据,节点相关的信息也是有所不同,这里根据自己的理解,画的一个查找以职工号为关键字,职工号为38的记录的简单示意图。(这里假设每个物理块容纳3个索引,磁盘的I/O操作的基本单位是块(block),磁盘访问很费时,采用B+树有效的减少了访问磁盘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