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内部类又分为:静态内部类、匿名内部类、局部内部类、成员内部类。
(1)静态内部类的应用场景是:只可以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变量和静态成员方法。
(2)成员内部类的应用场景是:它可以访问它的外部类的所有成员变量和方法,不管是静态的还是非静态的都可以。
(3)局部内部类:像局部变量一样,不能被public, protected, private和static修饰。只能访问方法中定义的final类型的局部变量。
(4)匿名内部类:匿名内部类就是没有名字的局部内部类,不使用关键字class, extends, implements, 没有构造方法。匿名内部类隐式地继承了一个父类或者实现了一个接口。匿名内部类使用得比较多,通常是作为一个方法参数。
实例1:内部类的基本结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外部类 class Out
{ private int age
= 12 ; //内部类 class In
{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age); } } }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In
in = new Out(). new In(); in.print(); //或者采用下种方式访问 /* Out
out = new Out(); Out.In
in = out.new In(); in.print(); */ } } |
运行结果:12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内部类其实严重破坏了良好的代码结构,但为什么还要使用内部类呢?
因为内部类可以随意使用外部类的成员变量(包括私有)而不用生成外部类的对象,这也是内部类的唯一优点
程序编译过后会产生两个.class文件,分别是Out.class和Out$In.class
其中$代表了上面程序中Out.In中的那个 .
Out.In in = new Out().new In()可以用来生成内部类的对象,这种方法存在两个小知识点需要注意
1.开头的Out是为了标明需要生成的内部类对象在哪个外部类当中
2.必须先有外部类的对象才能生成内部类的对象,因为内部类的作用就是为了访问外部类中的成员变量
实例2:内部类中的变量访问形式(成员内部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成员内部类是最普通的内部类,它的定义为位于另一个类的内部
class Out
{ private int age
= 12 ; class In
{ private int age
= 13 ; public void print()
{ int age
= 14 ; System.out.println( "局部变量:" +
age); System.out.println( "内部类变量:" + this .age); System.out.println( "外部类变量:" +
Out. this .age); } }
public Out(int age){ this.age
= age;
new In().print(); //外部类访问内部类必须先创建内部类的对象,再进行访问
} }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In
in = new Out(). new In(); in.print(); } } |
运行结果:
局部变量:14
内部类变量:13
外部类变量:12
从实例1中可以发现,内部类在没有同名成员变量和局部变量的情况下,内部类会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变量,而无需指定Out.this.属性名
否则,内部类中的局部变量会覆盖外部类的成员变量
而访问内部类本身的成员变量可用this.属性名,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变量需要使用Out.this.属性名
外部类访问内部类必须先创建内部类的对象,再进行访问
实例3:静态内部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class Out
{ private static int age
= 12 ; static class In
{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age); } } }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In
in = new Out.In(); in.print(); } } |
运行结果:12
可以看到,如果用static 将内部内静态化,那么内部类就只能访问外部类的静态成员变量,具有局限性
其次,因为内部类被静态化,因此Out.In可以当做一个整体看,不依赖与外部类。可以直接new 出内部类的对象(通过类名访问static,生不生成外部类对象都没关系)
实例4:私有内部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class Out
{ private int age
= 12 ; private class In
{ public void print()
{ System.out.println(age); } } public void outPrint()
{ new In().print(); } }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此方法无效 /* Out.In
in = new Out().new In(); in.print(); */ Out
out = new Out(); out.outPrint(); } } |
运行结果:12
如果一个内部类只希望被外部类中的方法操作,那么可以使用private声明内部类
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必须在Out类里面生成In类的对象进行操作,而无法再使用Out.In in = new Out().new In() 生成内部类的对象
也就是说,此时的内部类只有外部类可控制
如同是,我的心脏只能由我的身体控制,其他人无法直接访问它
实例5:方法内部类(局部内部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局部内部类是定义在一个方法或者一个作用域里面的类,它和成员内部类的区别在于局部内部类的访问仅限于方法内或者该作用域内。
class Out
{ private int age
= 12 ; public void Print( final int x)
{//形参需要被内部类里面使用时,该形参必须为final class In
{ public void inPrint()
{ System.out.println(x); System.out.println(age); } } new In().inPrint(); } }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
out = new Out(); out.Print( 3 ); } }
运行结果:
3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将内部类移到了外部类的方法中,然后在外部类的方法中再生成一个内部类对象去调用内部类方法 如果此时我们需要往外部类的方法中传入参数,那么外部类的方法形参必须使用final定义 至于final在这里并没有特殊含义,只是一种表示形式而已 局部内部类就像是方法里面的一个局部变量一样,是不能有public、protected、private以及static修饰符的 |
实例6:匿名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是不能有名称的内,所以没办法引用。必须在创建时,作为 new 语句的一部分来声明,如下:
new <类或接口> <类的主体>
//方法主体
}
public class NiMing {
在使用匿名内部类时,要记住以下几个原则。
2.匿名内部类不能定义任何静态成员,方法和类。
3.匿名内部类不能使用public,protected,private,static。
4.只能创建匿名内部类的一个实例,只能够使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
5.一个匿名内部类一定时在 new 后面,匿名内部类不能是抽象类,用其隐含实现一个接口或实现一个类,两者不可兼得,它必须实现继承的类或者实现的接口的所有的抽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