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5. 快速排序(25)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快速排序算法的分析方法,旨在确定哪些元素可以作为划分过程中的主元。通过对给定序列进行特定处理,文章提供了一个实用的算法实现,并详细解释了如何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可能成为主元。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著名的快速排序算法里有一个经典的划分过程:我们通常采用某种方法取一个元素作为主元,通过交换,把比主元小的元素放到它的左边,比主元大的元素放到它的右边。 给定划分后的N个互不相同的正整数的排列,请问有多少个元素可能是划分前选取的主元?

例如给定N = 5, 排列是1、3、2、4、5。则:

1的左边没有元素,右边的元素都比它大,所以它可能是主元;

尽管3的左边元素都比它小,但是它右边的2它小,所以它不能是主元;

尽管2的右边元素都比它大,但其左边的3比它大,所以它不能是主元;

类似原因,4和5都可能是主元。

  • 因此,有3个元素可能是主元。

    输入格式:

    输入在第1行中给出一个正整数N(<= 105); 第2行是空格分隔的N个不同的正整数,每个数不超过109

    输出格式:

    在第1行中输出有可能是主元的元素个数;在第2行中按递增顺序输出这些元素,其间以1个空格分隔,行末不得有多余空格。

    输入样例:
    5
    1 3 2 4 5
    
    输出样例:
    3
    

    1 4 5

  • 思路分析:快速排序,理解了就会了,姥姥的数据结构


  • 代码如下:

  •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t cmp(const void *a, const void *b) {
    	long *pa, *pb;
    	pa = (long *)a;
    	pb=(long *)b;
    	return *pa - *pb;
    }
    
    
    int main()
    {
    	int N,i,j,k,l,m,n,flagl,flagr;
    //	long a[1000], b[1000];
    	long *a,*b;
    	int c[100001];
    	scanf("%d", &N);
    	b= (long *)malloc(sizeof(long)*N);
    	a = (long *)malloc(sizeof(long)*N);
    	for (i = 0; i < N; i++) {
    		scanf("%d", &a[i]);
    		b[i] = a[i];
    		}
    	qsort(b, N, sizeof(long), cmp);
    	j = 0;
    	//从1中找出固定位置的指针c[k]
    	for (i = 0; i < N; i++) {
    		if (a[i] == b[i]) {
    
    			c[j] = i;
    			j++;
    		}
    		
    			
    	}
    	//初始化标志变量
    	m = j;
    	n = 0;
    	flagl = 0;
    	flagr = 0;
    
    	for (k = 0; k < j; k++) {
    
    		for (l = n; l < c[k]; l++) {
    			if (a[c[k]] < a[l]) {
    				c[k]=-1;
    				m--;
    				flagl = 1;
    				break;
    			}
    		}
    		//记录下左边最大指针n,下一次比较从上次最大的地方开始
    		if (flagl = 0) {
    			n = c[k];
    	}
    		else {
    			n = l;
    			flagl = 0;
    		}
    		
    
    	
    	}
    	for (k = j - 1; k >= 0; k--) {
    		for (i = N-1; i < c[k]; i++) {
    			if (a[c[k]]>a[i]) {
    				c[k] = -1;
    				m--;
    				flagr = 1;
    				break;
    			}
    
    		}
    	}
    	
    
    	
    		printf("%d\n", m );
    	
    	
    	for (i=0; i<j; i++) {
    		if (c[i] != -1) {
    			if (i != j - 1)
    				printf("%d ", a[c[i]]);
    			else
    				printf("%d", a[c[i]]);
    
    		}
    	
    	}
    	printf("\n");
    	
        return 0;
    }
    


1045 快速排序 分数 25 作者 CAO, Peng 单位 Google 著名的快速排序算法里有一个经典的划分过程:我们通常采用某种方法取一个元素作为主元,通过交换,把比主元小的元素放到它的左边,比主元大的元素放到它的右边。 给定划分后的 N 个互不相同的正整数的排列,请问有多少个元素可能是划分前选取的主元? 例如给定 N=5, 排列是1、3、2、4、5。则: 1 的左边没有元素,右边的元素都比它大,所以它可能是主元; 尽管 3 的左边元素都比它小,但其右边的 2 比它小,所以它不能是主元; 尽管 2 的右边元素都比它大,但其左边的 3 比它大,所以它不能是主元; 类似原因,4 和 5 都可能是主元。 因此,有 3 个元素可能是主元。 输入格式: 输入在第 1 行中给出一个正整数 N(≤10 5 ); 第 2 行是空格分隔的 N 个不同的正整数,每个数不超过 10 9 。 输出格式: 在第 1 行中输出有可能是主元的元素个数;在第 2 行中按递增顺序输出这些元素,其间以 1 个空格分隔,行首尾不得有多余空格。 输入样例: 5 1 3 2 4 5 输出样例: 3 1 4 5 对于这道题,我的想法是,直接对该数组排序,若对应位置上的元素不变则判断它是题目所需输出的元素,加入vector中,最后对vector进行sort,按格式输出。这个逻辑是否有误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MAX 100010 int main() { int N; scanf("%d", &N); int arr[MAX], tmp[MAX]; for (int i = 0; i < N; i++) { scanf("%d", &arr[i]); tmp[i] = arr[i]; } vector<int>v1; sort(tmp, tmp + N); int count = 0; for (int i = 0; i < N; i++) { if (tmp[i] == arr[i]) { count++; v1.push_back(tmp[i]); } } printf("%d\n", count); int print_count = 0; sort(v1.begin(), v1.end()); for (auto elem : v1) { if (print_count == 0) printf("%d", elem); else { printf(" %d", elem); } print_count++; } printf("\n"); return 0; }
最新发布
03-08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