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导论2-线性表

本文介绍了线性表的两种主要存储方式:顺序存储与链式存储,并对比了它们在插入、删除等操作上的时间复杂度及适用场景。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方式

用一段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一次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
代码实例:

#define MAXSIZE 20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data[MAXSIZE];
    int length;
}SqList;

总结下,顺序存储结构封装需要三个属性:

  1. 存储空间的起始位置,数组data,它的存储位置就是线性表存储空间的存储位置。
  2. 线性表的最大存储容量:数组的长度MaxSize。
  3. 线性表的当前长度:length。
    注意,数组的长度与线性表的当前长度需要区分一下:数组的长度是存放线性表的存储空间的总长度,一般初始化后不变。而线性表的当前长度是线性表中元素的个数,是会变化的。

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在存、读数据时,不管是哪个位置,时间复杂度都是O(1)。而在插入或删除时,时间复杂度都是O(n)。

这就说明,它比较适合元素个数比较稳定,不经常插入和删除元素,而更多的操作是存取数据的应用。

优点:
无须为表示表中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而增加额外的存储空间。
可以快速地存取表中任意位置的元素。
缺点:
插入和删除操作需要移动大量元素。
当线性表长度变化较大时,难以确定存储空间的容量。
容易造成存储空间的“碎片”。

链式存储

存储数据元素信息的域称为数据域,把存储直接后继位置的域称为指针域。指针域中存储的信息称为指针或链。这两部分信息组成数据元素称为存储映像,称为结点(Node)。
对于线性表来说,总得有个头有个尾,链表也不例外。我们把链表中的第一个结点的存储位置叫做头指针,最后一个结点指针为空(NULL)。头结点的数据域一般不存储任何信息。
这里写图片描述
我们希望从第i个位置开始,插入连续10个元素,对于顺序存储结构意味着,每一次插入都需要移动n-i个位置,所以每次都是O(n)。

而单链表,我们只需要在第一次时,找到第i个位置的指针,此时为O(n),接下来只是简单地通过赋值移动指针而已,时间复杂度都是O(1)。

显然,对于插入或删除数据越频繁的操作,单链表的效率优势就越是明显啦~

源码请到Github下载:
https://github.com/MRwangmaomao/List-Project.git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南山二毛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