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4j2的进阶文档。主要写其中网上没什么资料,比较实用的几个地方。

本文档介绍了Log4j2的高级配置技巧,包括如何指定日志文件存储位置、手动加载配置文件以及从Log4j1平滑迁移至Log4j2的方法。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这是一篇log4j2的进阶文档。在这里面我就不再说基础的使用配置了,如果还没对log4j2有了解,请自行学习后再查看我这篇文档。

我只列出我在使用之中摸索到的然而网上没什么资料的一些地方。

一、生成的日志文件如何指定在项目目录?

之前使用过logback框架的时候我是通过 “System.setProperty("logdir", realPath);”,然后在配置文档中通过${logdir}的方式引用的。
但是在log4j2中稍微改变了一下,设置方式是一样的:System.setProperty("logdir", realPath);,但是引用方式却改成:${sys:logdir}了。

二、如何手动载入配置文件

对log4j2有了解的人都应该清楚,log4j2的配置文件log4j2.xml、log4j.json等等(还有几种命名方式)存放在classpath目录都会自动载入。
这里介绍一种代码手动载入的方法:
        File file = new File(realPath+"static//data//log4j2.xml");  
		 try {
		     LoggerContext context =(LoggerContext)LogManager.getContext(false);
		     context.setConfigLocation(file.toURI());
		     //重新初始化Log4j2的配置上下文
		     context.reconfigure();
		   }catch(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SYSTEM]==> Log4j2 初始化失败,读取[log4j2]文件失败!");
		   }
	}
建议在web.xml配置一个listener:
<listener>
		<listener-class>com.toby.servlet.ServletInitListener</listener-class>
	</listener> 

然后在这个listener里面加载,记得第一点的System.setProperty("logdir", realPath);要在第二点之前设置。

当使用第一点设置目录的方法的话,我建议配置文件手动加载比较好。因为我试过配置文件放在默认位置的时候,可能是默认顺序的问题,有时会出现${sys:logdir}未设置到。

贴上我的ServletInitListener的代码吧。
public class ServletInitListener implements ServletContextListener{
	
	public void contextDestroyed(ServletContextEvent event) {
		System.getProperties().remove("logdir");
	}

	public void contextInitialized(ServletContextEvent event) {
		System.setProperty("logdir", event.getServletContext().getRealPath("/"));
		initLog4j(event.getServletContext().getRealPath("/"));
	}

	private void initLog4j(String realPath) {
		File file = new File(realPath+"static//data//log4j2.xml");
		 try {
		     LoggerContext context =(LoggerContext)LogManager.getContext(false);
		     context.setConfigLocation(file.toURI());
		     //重新初始化Log4j2的配置上下文
		     context.reconfigure();
		   }catch(Exception e){
			   System.out.println("[SYSTEM]==> Log4j2 初始化失败,读取[log4j2]文件失败!");
		   }
	}

}

三、我以前使用log4j1,如何迁移至log4j2

如果我们以前使用log4j1的时候,并没有使用slf4j或者用了但是没有通过slf4j的api调用日志。
我们获得日志的方法是:private static Logger log = Logger.getLogger(TestController.class);
但是log4j2获得日志的方法是:private static Logger log = LogManager.getLogger(TestController.class);
然而我们又没有去封装使用,难道就要每一个地方去修改了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封装的太多类里面用了日志了。
其实很简单,我们只需要引入一个jar包,因为我用的是maven,所以我直接提供他的依赖,没用的朋友可以自行去下载jar包。
	<!-- 我用的是2.5版本的 -->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logging.log4j</groupId>
		<artifactId>log4j-1.2-api</artifactId>
		<version>2.5</version>
	</dependency>
只要加了这个包,之前log4j1的调用方法就可以维持不变了。

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网上这方面的资料不太多,特别是第三点,有的博客居然指出只能一一改代码。
汗,最后在官网上看到可以使用这个包。
这篇文章大概就写到这里了。如果文章里面有什么错漏,欢迎指出。



<think>好的,我现在需要解决用户提出的问题:烧录完成后日志没有显示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用户提到属于IT硬件调试和软件日志配置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得理清可能的原因,然后逐一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 首先,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呢?根据常见的经验,日志未显示可能有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日志配置错误**:比如日志级别设置过高,导致没有记录所需的信息;或者输出路径配置错误,日志被到了其他位置。 2. **权限问题**:软件可能没有足够的权限日志文件,尤其是在某些受限制的目录下。 3. **存储设备问题**:烧录的目标存储设备可能存在故障,无法入日志,或者存储空间已满。 4. **软件或固件问题**:烧录工具本身可能存在bug,导致日志生成失败;或者固件版本不兼容。 5. **日志显示机制问题**:日志可能被正确记录,但显示界面或工具未能正确读取或展示日志内容,比如缓冲区未刷新,或者查看的日志文件不是当前生成的。 接下来,我需要针对每个可能的原因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日志配置错误。这时候需要检查软件的配置文件,确认日志级别是否为DEBUG或INFO,确保输出路径正确,并且有足够的权限。用户可能需要参考软件的文档,或者使用绝对路径来指定日志位置。 权限问题的话,尤其是在Linux系统下,可能需要使用sudo或以管理员身份运行程序。另外,检查日志文件所在目录的权限设置是否正确,确保软件有入权限。 存储设备问题的话,需要检查目标设备的可用空间,使用命令如`df -h`查看磁盘空间,或者检查设备是否被正确挂载。如果是硬件故障,可能需要更换存储设备。 软件或固件的问题可能需要更新到最新版本,或者查看是否有已知的bug和补丁。有时候重新安装烧录工具也能解决问题。 日志显示机制的问题可能需要手动刷新日志文件,或者重启日志服务。例如,使用`tail -f`命令实时跟踪日志变化,或者检查日志查看工具是否配置正确。 此外,用户提到的引用内容中提到了故障诊断工具,可以建议用户使用软件自带的诊断工具分析日志和报警记录,帮助定位问题。例如,工具可能能够检测到入权限不足或存储错误。 最后,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效,可能需要联系技术支持,提供详细的日志和配置信息以便进一步排查。 总结下来,我需要将这些可能性分步骤整理,给出具体的检查点和操作建议,确保用户能够逐步排查问题。同时,确保回答结构清晰,符合用户要求的格式,包括引用标识和相关问题生成。</think>### 烧录完成后日志未显示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 **可能原因分析** 1. **日志配置错误** - 日志级别设置过高(如仅记录`ERROR`级别),导致正常操作日志未被捕获。 - 日志输出路径未正确配置,可能指向了错误目录或未启用日志入功能。 - 日志文件名称动态生成时未包含时间戳,导致覆盖旧文件或未生成新文件。 2. **权限问题** - 软件运行时权限不足,无法在目标目录(如系统目录)中创建或日志文件[^1]。 - 日志文件被其他进程占用(如已打开未关闭),导致入失败。 3. **存储设备问题** - 烧录的目标存储设备(如SD卡、Flash)存在物理损坏或文件系统错误,无法入数据。 - 存储空间已满或分区未正确挂载。 4. **软件/固件问题** - 烧录工具版本过旧,存在日志功能缺陷或兼容性问题。 - 固件未启用日志模块,或日志功能依赖的驱动未正确加载。 5. **日志显示机制问题** - 日志缓冲区未刷新(如未调用`flush()`函数),内容未实时入文件。 - 日志查看工具未正确关联文件(如查看的是历史日志而非实时文件)。 --- #### **逐步解决方案** 1. **检查日志配置** - 确认配置文件(如`log4j.properties`或`settings.yaml`)中的日志级别设置为`DEBUG`或`INFO`,例如: $$ \text{log.level} = DEBUG $$ - 验证日志输出路径是否为有效目录(如`/var/log/`或自定义绝对路径)。 - **临时测试**:手动指定日志路径并运行烧录,观察是否生成文件: ```bash ./burn_tool --log-file /tmp/burn.log ``` 2. **解决权限问题** - 在Linux/macOS中,使用`sudo`运行烧录工具: ```bash sudo ./burn_tool ``` - 检查目录权限: ```bash ls -ld /path/to/log_directory # 确保权限为drwxrwxr-x chmod 755 /path/to/log_directory # 修改权限 ``` 3. **排查存储设备问题** - 使用命令检查存储空间: ```bash df -h /dev/sdb1 # 替换为实际设备名 ``` - 修复文件系统错误(以SD卡为例): ```bash fsck /dev/sdb1 ``` 4. **更新软件/固件** - 访问烧录工具官网下载最新版本,或通过包管理器更新: ```bash apt-get update && apt-get upgrade burn-tool ``` - 确认固件支持日志功能(参考厂商文档)。 5. **强制刷新日志** - 在代码中插入手动刷新语句(以Python为例): ```python import logging logger = logging.getLogger() logger.info("Test message") logger.handlers[0].flush() # 强制刷新缓冲区 ``` - 使用`tail -f`命令实时跟踪日志: ```bash tail -f /var/log/burn.log ``` 6. **使用诊断工具** 通过软件内置的故障诊断工具(如`burn_tool --diagnose`)分析日志生成失败的原因[^1]。 --- #### **进阶排查** - **日志模块调试**:在代码中插入调试语句,确认日志函数是否被调用: ```c printf("[DEBUG] Log function called.\n"); // 确认执行路径 ``` - **系统日志监控**:通过`dmesg`或`journalctl`查看内核级错误: ```bash journalctl -u burn_service --since "5 minutes ago" ```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