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底层逻辑

如果觉得以下内容对你有用,要记得关注➕点赞哦!

在面临变化的时候,底层逻辑能够应用到新的变化里面,从而产生新的方法论

从本质上来说,二者都是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和复购率四部分的不同组合

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才是底层逻辑。

底层逻辑+环境变量=方法论

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只有探寻到万变中的不变,才能动态地、持续地看清事物的本质。

底层逻辑+环境变量

一个人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

“课题分离”理论由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原意指要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绑架索要赎金,是绑匪的课题,而因绑架遭受损失,是首富的课题。

经济学家是从“社会总成本”的角度来判断一件事的对错在谁。虽然有时这样的判断看上去不合理,但会比从“纯粹的道义”的角度更有“效果”。

总之,

,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错

判断损失发生后应该怪谁,就看谁因此损失大。

如果自己有所损失,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事情最终的结果——靠自己,自强者万强。

人性、道德和法律

在更多具体的规则当中,法律人克制了对上限的追求,更多地关注下限,避免本应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成为社会的灾难

人性只涉及两点:生存和繁衍

不受约束的个体的人性,一定会使个体彼此伤害。道德,就是用来约束个体的人性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群体的繁荣

大量的引导和约束

引导,采用的是宣传、舆论等有长效但见效慢的方法,比如通过文化、价值观等引导

约束,采用的是惩罚、驱逐等“剧烈”但立竿见影的方法,比如通过社会结构、利益结构、法律等约束

底线就是法律

道德,是为了群体的繁荣,最后促进个体的生存、繁衍,大家共同达成的“社会契约”

道德,常常是反人性的。法律,是道德的子集,是维护群体存在的道德底线

人生的三层智慧:博弈、定力、选择

需要知识,但更需要智识

是否拥有智慧,以及拥有什么层次的智慧,决定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在人生中,博弈是第三层智慧,定力是第二层智慧,选择是第一层智慧

即便我们知晓所有的“戏码”,也无法估量人心的“疯狂”。

一要靠心态,二要靠策略。

共赢和感激

价值交换只有一个原则——共赢,即合作双方都可以获得价值。

雪中送炭,永远比锦上添花难得多。

共赢和感激

一报还一报”“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重复对方的动作,是最好的“生存策略”。

你的善良,应该有点儿“锋芒”

天黑路滑,社会复杂。江湖险恶,人心叵测。

既对世俗投以白眼,又与世浮沉

成长了多少才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收入

你最想得到什么?最想学习、收获什么

定力,可以换成一个我们更熟悉的词——长期主义。

一切都将围绕长期价值展开

他心中装的不是一时一刻,而是更加长远的长期主义

定力,是人生的智慧——最终的胜利,常常是时间的胜利,是长期主义的胜利。

学会选择,常常就是学会放弃:选择一个,放弃其他。选择有时比努力重要,但放弃有时比选择更重要。

选择做某件事情,凭借长期主义形成自己的定力,和这个世界重复博弈

公理体系VS逻辑推演

同时持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价值不是由劳动创造的,而是由用户的需求决定的

在经济学世界,没有一个观点具有普适的解释力

经济学不是基于公理体系的学科

亚当·斯密认为: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个体追求私利的行为,反而会促进集体利益最大化

这就是著名的“为己利他”的假设

“囚徒困境”

亚当·斯密的假设,在很多情况下依然是正确的。但是,你必须知道,它至少是有反例的。为己,并不都能利他

每个理论都有前提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整个世界的东西,都变得越来越便宜。这都源于工业革命带来的成本降低

记住每个理论的前提,是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素养

“同时持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如果我不能比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更能反驳这个观点,我就不配拥有这个观点。”

第2章 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事实(Fact)、观点(Opinion)、立场(Stand)和信仰(Belief)

事实、观点、立场和信仰

事实,是独立于人的判断的客观存在

事实是最不容易产生争议的客观存在

观点,是你对一个事实的看法。观点和你的关系,比它和事实的关系更加密切

你的知识结构、你掌握的信息,以及你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你的观点

立场就是被位置和利益影响的观点

“我们不争对错,只争输赢”。所以,不要和有立场的人争对错

“小孩子才谈对错,成年人只谈利益”

信仰都是对的,因为你无法证明它是错的。这就是“逻辑自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不要攻击别人的信仰。因为,第一,你不可能获胜;第二,你会失去这个朋友

如何防止“注射式洗脑”

“为什么+观点”这个句式,就是一只“注射器”

你想把什么想法注射到别人脑中,把它放在“为什么”这三个字后面,就可以了

把谣言放在“为什么”后面,是传播谣言的最佳方法

狡猾的人,用这个句式注射别人。愚蠢的人,却用这个句式注射自己

“为什么+观点”,是一只危险的“注射器”

如何赢得一场辩论

辩论的目的,不是说服对方,而是说服观众

对方的表达,只是你的素材,而不是你的打击对象。你的目的,是利用这些素材说服观众。就算说服不了观众,也要影响他们。就算影响不了全部,也要影响一部分。就算影响不了他们的观点,也要影响他们对你的态度

没有人会接受你塞给他的观点。就算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是塞的,他也不愿意要。人们只会在安全、舒适、信任的氛围下,自己取走喜欢的观点

你要给观众营造一个让他们愿意取走你的观点的氛围

纠正对方的概念

他们只是通过不断地重新定义一个概念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影响着观众

基于逻辑的急智

一个优秀的辩手,总是能轻易“噎死”一个普通人,因为他根本不关心对方的论据,只关心对方的论证

一个真正的辩手,他需要的是瞬间反应的智慧,是“基于逻辑的急智”

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一个人优秀不优秀,要看他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飞回来的飞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被击落,只有被击落的飞机才知道。但是,被击落的飞机,已经永远无法开口了

假设—验证—结论—调整

为了印证假设,而不辞辛苦、不嫌麻烦地去验证假设,然后得出结论,最后做出调整

就事论事,不要被立场左右

为了能真正解决问题,所有人都要秉持着对事不对人的态度来分析问题

我们可以逐一去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然后做出调整

一是抛弃经验,放弃想当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怀着空杯心态去看问题

二是运用“假设—验证—结论—调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得出结论,最后做出调整

三是不要被利益、立场左右,要就事论事

如何快速洞察本质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洞察力

而引入另外一家供应商之后,因为有了竞争对手,原供应商就有了被淘汰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会驱使它想方设法地改进服务

引入竞争机制,让竞争代替人工督促,去监督供应商提供更好的服务

你给某个事物一个刺激,它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这就是规律

如果你无法洞察表象背后的系统,你就不可能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不知道如何解决

所谓洞察力,就是透过表象,看清系统这个“黑盒子”里各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连接关系的能力

变量、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

一旦加上时间轴,变量就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状态:存量和流量

而暖男之所以暖,只是因为他们比直男更懂得如何用“流量”来管理“存量”。
流量,改变存量。存量,改变世界

因果链,就是变量之间增强或者减弱的连接关系

因果链很简单,只有增强(+)和减弱(-)两种情况,没有第三种

用因果链连接变量,是锻炼洞察力的基本功

回路有两种,一种叫作增强回路,另一种叫作调节回路

不管是人生还是商业,小成功靠的是聪明才智,大成就靠的是建立正向的增强回路

凡是有增强回路的地方,必然有调节回路

很多时候,我们的增长并不需要猛踩油门,只要松开刹车就好

增强回路,追求极端;调节回路,回归平衡

滞后效应,让在空间维度上已经很复杂的系统,又增加了时间维度上的复杂性

我们在试图洞察万物时,心里一定要装着滞后效应,懂得给万事万物加上时间轴

连接关系

协议背后利益分配、风险转嫁的连接关系

责权利错综复杂的连接关系

洞察系统

变量、因果链、增强回路、调节回路和滞后效应,这五块“积木”,是搭建所有复杂系统的基础

五个关键步骤

一是找到核心存量。
二是找到关键因果链。
三是找到增强回路。
四是找到调节回路。五是考虑滞后效应

流程、制度与系统

我们还是轮流分粥,但是这一次,不是分好一碗就拿走,而是先把粥分到每个碗里,然后每人拿一碗,而且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拿

流程管理与流程优化都是为了更高效率地完成某件事情而进行的一些改变和优化

是要求,是规则,是告诉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规范 / 规则

制度就是你开车时的红绿灯,是路边的护栏

制度,是规定,是契约,关注的是结果

流程,是基于时间线做一件事的过程,关注的是过程

系统

关注的是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改变流程、改变制度是管理,那么改变系统、改变模型就是治理

让生产者或者说产出者对待产出 付出一定的代价

军方改变了检查系统,每次交货前,都会随便挑几个降落伞,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从此,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100%

拥有看透本质,改变模型、改变系统的能力,用治理的方法管理企业

逻辑思维与逻辑闭环

水流漩涡是推出来的

证有不证无,以偏不概全,证有靠举例,概全靠推理

很多时候,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非“非黑即白”的关系,而是存在着博弈和多样性

允许更多的可能性,你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

真正的高手看上去都很傻,把正确的(大概率成功的)事情重复做

逻辑思维也有高下之分

沿着旧地图,是找不到新大陆的

复利思维

分别是本金、收益率、期数

复利的财富效应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快,因为我们很容易把期数想多了

不要把成果都归功于利滚利,以7年为期,你大部分的收益还是来自你的本金所带来的利息,而不是利滚利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复利效应在短期之内是绝对无法体现的

高收益率才是复利效应的核心

复利公式的核心“高收益率”,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存在

创造财富,而不是靠财富自己创造财富,才是获得财富自由的真谛

赚钱要靠本金,而不是靠复利

概率思维

在这种不完全信息决策的情况下,不是靠你的聪明才智或者努力,就一定能做出正确决策的

最后你能走向成功,95%要靠概率,这个说法并不夸张

首要方法是找到大概率成功的事情

时代是对冲运气的第一要素,我把它排在“千位”

要有自己独立的战略,坚定地执行自己的模型

靠模型,靠战略,靠判断力

战略也是专门用来对冲运气的

跟随性战略

如果你要做互联网创业项目,那么快鱼战略是最重要的战略

因为在平台战略下,快是必须的

战略选对了,极大地对冲了概率。在这个战略下,“快”比“好”来得重要

治理指的是董事会对整个公司管理层的结构化设计,比如股权制度、合伙人制度等

在如今这个时代,单打独斗是无法获得成功的

在千位上,你可以通过把握时代的脉搏提高12%;在百位上,你可以通过选对战略,再提高5%;在十位上,你可以通过设计好组织结构又提高2%;最后在个位上,你可以通过做好管理,提高1%

概率思维,是这个时代成功者所秉持的底层思维

数学思维

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正确的事情,要重复做

但是只要重复做大概率成功的事情,你成功的概率就能够接近100%。这就是从不确定性中找到确定性

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

宏观上,我们看到的是位移;微观上,整个过程是从加速度开始累积的——加速度累积,变成速度;速度累积,变成位移。这就是积分

因为愿景、使命、价值观不同,公司与公司之间的行为和决策差异就会很大

所有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决策行为,都是在愿景、使命、价值观这些公理上生长出来的定理

设置责权利、捍卫价值观和做一只安静的内容奶牛

创造最大价值的人,获得最大的收益。

公理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共识,是一种基准原则

但是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你找不到任何规律。这会让你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就是复杂到没有规律

全局最优和达成共赢

涉及别人的决策逻辑,我们把它叫作博弈论

我的所得就是你的所失,我的所失就是你的所得。这是博弈论中典型的零和博弈

在零和博弈中,你要一直保持清醒:你要的是全局的最优解,而不是局部的最优解

非零和博弈讲究共赢

系统思维

你首先选择行业,然后选择公司,否则你就是在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再豪华也终将沉没

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写字楼餐厅与顾客的交易结构是:用租金买流量

方向不对,努力白费,在错误的赛道上一路狂奔,越努力,毁灭的速度越快

人生商业模式=能力×效率×杠杆

人生商业模式=能力×效率×杠杆

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获得能力的能力

刻意练习的关键,就是通过不断重复训练稍微困难的任务,从而获得最高效的进步

哪些事情是你实现人生目标必须做的?哪些事情是对你的人生目标帮助不大的?哪些事情是你即使失去现有的条件也一定要完成的?

第一要义,是选择做那些对你来说最最重要的事情。然后,使用更高效的方法、更称手的工具

团队杠杆、产品杠杆、资本杠杆、影响力杠杆

用团队来复制做大,是最基础的杠杆,你必须娴熟使用。

因为只有尽量脱离对人类时间的依赖,一家公司才有可能拥有不受限制的发展空间

演讲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建立人脉的能力

人脉,不是那些能够帮到你的人,而是那些你能帮到的人

所有的杠杆,不论是团队、产品、资本,还是影响力,它们的作用都是复制放大

把工作当成玩

生命和时间才是最珍贵的奢侈品

如果你能摆脱懒惰、枯燥、抱怨的地心引力,穿梭到第一象限,工作就会像玩一样轻松有趣,赚钱也只是一件顺便的事情

正是因为他们对工作有热情,主动赋予工作崇高的意义和无限的乐趣,才能拥有这么高的成就

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为什么很多人不守时?是因为他们的时间颗粒度过于粗犷。

理解,是尊重的前提。

滔滔不绝的人觉得不善言辞的人无趣,不善言辞的人觉得滔滔不绝的人聒噪;精心计划的人觉得浪漫、随意的人不严谨,浪漫、随意的人觉得精心计划的人不灵活

想法产生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变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指数级增长、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

商业世界里的大部分商业模式都被正态分布和幂律分布这两个数学模型主宰着

不是每行每业、每一种商业业态都能实现指数级增长

即使你所在的行业存在边际交付时间,你也要把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部分剥离出来,这样才有机会实现指数型增长

边际交付时间越高的,越不可能获得指数级增长;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才有可能实现指数级增长

对于边际交付时间不为零的行业,有一种方法可以获得指数级增长,就是把边际交付时间不为零的服务的部分切掉,跟别人合作,自己只做那些抽象的、边际交付时间为零的部分

这导致内容付费这个市场有机会形成幂律分布中的头部市场,少部分人会因此获得巨大的集中效益

把事做对,创造10倍价值

如果你进入任何一个现有的市场,面对那些强大的竞争对手,你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比别人的好得多,不能只是有一点点优势。因为当你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时,你总是会购买值得你信赖的品牌,除非这个产品有很大的差异性。你必须有创新思维,而不是创造更好的同一性

站在“时间轴”上看,你要离开的并不是那些“烂人烂事”,而是要离开曾经那个不断遇到“烂人烂事”的自己

保全证据,不断地坦然公布,非常重要

因为所有的谣言最后都抵不过用户拿到好产品、得到好服务之后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

鼓励你的用户把真实感受说出来,那些支持、认可的声音,足以覆盖扑面而来的水军的恶评

一个人痛苦,是因为他没有高度和格局

蚂蚁和巨龙没有交集,蒲公英的种子与天空中的彩云难以相遇。它们分处在不同的世界,永远不知彼此。不是每个人都配做你的对手,不要在不值得的人身上花时间

人脉的本质是给予价值、平等交换

人脉的本质是给予价值、平等交换

只有当你能帮到他的时候,他才会来帮你,这就叫双赢

毫无保留地把你的价值付诸别人身上。

一个优秀且有价值的人,自然会吸引其他优秀且有价值的人的认可和帮助

人脉的本质,是平等交换

学到的就要教人,赚到的就要给人

一段合作关系,最初越是刻意、功利,越是不加掩饰、急不可耐,就越有可能和初衷背道而驰

所有的合作,都是先基于了解和信任,然后不断地把自己变得有价值,为身边的人创造价值,才得以实现的

巨大的事物,总有细小的开头。这其中的每一环,一直能够追溯到最初的一个微小的善念,一环扣一环,形成一个因果链

真正的人脉,本质是给予价值、平等交换。你能给予什么样的价值,就会认识什么样的人。你能为别人创造多大价值,你就有多大价值

如果想要积累人脉,你能做的,就是不断积累自己的价值,并不断输出自己的价值

健康的人脉,是双方的共赢,而不是单方的消耗。

知识、技能与态度

我这一生只能学会三件事,就是知识(Knowledge)、技能(Skill)和态度(Attitude)

知识就是已经被发现和证明的规律。它是确定的,不需要你通过自身的成功、挫败去验证,然后恍然大悟

学习知识的方法简单直接:通过“记忆”,把知识分门别类地存放在你的“存储脑”的某个“抽屉”里

技能就是那些你以为你知道,但如果你没做过就永远不会真的知道的事情

沟通“技能”、谈判“技能”、演讲“技能”、管理“技能”

这些都只有靠练习才能变成条件反射,存储在你的“反射脑”中

态度就是你选择的用来看待这个世界的那副有色眼镜。

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人类才能不断进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用脑学习知识,用手学习技能,用心学习态度

心态高过云端,姿态埋入地底

示弱,会邀请能量,邀请善意,邀请帮助

他们怎么评价,是他们的事。我对我自己的看法,只和我自己认同的价值观相关

人人都应该是自己的CEO

所有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本质都是合伙关系。

你不承担风险,收益自然是有上限的;我承担风险,也要享受风险所带来的收益

你优先,我劣后,这就是我们的合伙关系。

第一种利益分配形式是工资。

工资是支付给责任的,一个人想要涨薪,就必须提升自己的能力,承担更大的责任

第二种利益分配形式是奖金。

奖金本质上是一种弹性工资,是支付给超额业绩的。

第三种利益分配形式是股权。

股权的本质,是“利润分成制”,是支付给未来的潜力的

你和公司的合伙关系就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的利益共同体转变为事业共同体。你承担的责任更大、风险更大,但你也从给老板打工变成与老板一起创业了

最后一种利益分配形式是价值观。

你和公司不再是利益共同体,不再是事业共同体,而是命运共同体,同甘共苦,同生共死

理解What、Why、How,才能知行合一

如果在描述事情的时候,能把What、Why、How区分清楚,对一个人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真的知道”,就是你必须同时掌握What、Why、How

只有真正解决了Why的问题,员工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内心才会有强大的动力,坚持到底,否则很容易就会放弃

What、Why、How,是“黄金三问”,密不可分

幽默,是溢出的智慧

因为我把自己描述成一个离谱的失败者,让你有了优越感

你的大脑已经无法勾画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得体的失败者的画面了,无法同时处理两条、三条甚至更多条逻辑线然后急转弯了,无法在面对令人头大的问题时还有多余的精力来制造紧张感再释放了

只有当你的智慧多到溢出时,才有幽默感。幽默,是溢出的智慧。

只有他对他所谈论的话题举重若轻,动用20%的“CPU”就能给你讲清楚时,他才有余力“炫耀”他的幽默感

关于幽默,学术界主流的理论大概有三种:优越感理论、错愕感理论和释放感理论。

所谓洞察本质,就是会打比方

企业就像一棵大树,树根就是系统结构,树干就是战略,树冠就是市场,果实就是产品,叶子就是品牌

因为只有挖掘出事物的本质之后,你才能联系到一系列大家熟知的事物,打出精妙的比方,四两拨千斤地讲清楚背后的逻辑

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

边界感的本质,是对所有权的认知

拥有边界感的核心要求,首先是你要识别什么是边界,其次是你懂不懂“要在边界内做事,越界需要先征得对方同意”这个基本礼仪。

我们要时刻训练自己的边界感,注意不要侵犯别人的边界。这是一个成年人应有的基本修养

每个创业者背后,都有大量多巴胺的支撑

多巴胺是人在确定动机后,支持着他不断攀登、享受过程、完成目标的化学物质

一旦动机的方向不对,多巴胺系统就可能会被控制或“劫持”

血清素,是让我们单纯快乐的一种化学物质。

一种是通过目的性很强的多巴胺,去找事情做,比如完成艰难的工作;一种是通过长时间持续锻炼去刺激分泌内啡肽;还有一种是刺激分泌能让大脑觉得单纯快乐的血清素。

研究清楚这套机制,然后用“奖励机制表”刺激快乐因子分泌。

在没有“奖励机制表”之前,你的快乐来自走路本身;在有了这张表之后,你的快乐就有一部分来自获得比较优势。

习得行为就是我们上学后学到的那些行为,而本能行为则是趋利避害的行为

趋利能让我们得到利益,同时还会让我们的大脑得到愉悦的满足

在商业的“奖励机制表”中,让用户更快乐的因素有比较优势、安全感,还有炫耀。

“装”是一种美的刚需。激发别人把炫耀的本能发挥出来,会使你有机会获得商业成功。

世界三大法则:自然法则、族群法则、普遍法则

在自然法则下,想要生存,个体的优势非常重要。

个体的优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暴力”,一种是“狡诈”。或者换个稍微好听一点的说法,一种是“强壮”,一种是“智慧”。

因为有一个大于个体目标的目标存在,所以大家聚在一起,形成了族群。

如果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的沟通协作,我建议你用普遍法则。找到彼此的共同点,而不是挑战别人的立场和信仰。

用族群法则、普遍法则和世界进行价值交换,同时在必要的时候,用自然法则来保护自己。

找到并利用自己的战略势能

谁能善用一场战争中他所看到的并且不属于自己的所有能量,谁就能赢得这场战争。

模式创造的是什么能量呢?是势能。

科技又是什么呢?科技也是势能。

产品价格到底应该由什么决定

消费者能感知到什么价值?——功能价值、体验价值、个性化价值

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规模越大,价格越低

利用技术优势降低成本,比效率

大多数公司都不应该在同一个产品上比价格,而是要给消费者提供更稀缺的价值——体验价值。

比起一味地模仿,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建立差异化,给消费者提供更稀缺的体验价值

打造体验价值的核心方法论,是从产品视角切换为用户视角。

比体验价值更稀缺的价值——个性化价值。

个性化是产品销售中最高级的卖法,它可以让每个人都能拥有私人定制。

个性化需求,是这个时代最高级、最昂贵的需求。

个性化产品,是能让用户感知到最稀缺价值感的产品。

价值越稀缺,价格就越高。

利润,来自没有竞争

拿到趋势红利,是你的运气,你应该心存感激。

真正的利润应该来自通过某种创新使你的成本比别人更低。

只有别人学不会也做不来时,你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护城河,才会拥有真正的利润。

没有KPI,也能管好公司

人才是他们最重要的资产,谁也不能伤害人才。

小孩子才发脾气,成年人要做的不是抱怨,而是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成年人就是那些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他们有很强的自驱力,渴望和优秀的人一起做有挑战的事,并且清楚自己和公司是平等的契约关系

不靠认知的工作岗位,用计件工资的方式就很容易出成果。

最有创造力的工作,一定来自热爱,来自他内在的自驱力和创造性。

凡是从事与认知有关工作的人,就不能用KPI的方法来进行激励,而应该让他有更明确的愿景。

一个人觉得安全了,不用为钱发愁了,他反而会去做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人的善意,我们要把员工内心的善意激发出来,而不是把他的恶意激发出来。

让优秀员工成为事业合伙人

利益共同体,是一切合伙的基础。

选一个领域,甚至一家公司深扎下去,宁愿牺牲掉本来应得的、几乎无风险的短期收益,来获取可能有风险的但是长期的、更大的回报。

这项投资,就叫作事业。这种合伙关系,叫事业共同体。

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的最大差别,是“愿望”“风险”“利益”这三者之间的排序。

利益共同体和事业共同体,是短期与长期、风险与收益之间的一个选择。这个选择,基于对公司未来以及公司未来与个人收益之间的关系的信仰。

这些员工、职业经理人的目光,一直死盯着老板,因为他们心中没有远方

既得利益还没有完全消失,但是优秀的员工已经不看好公司的未来

企业能留下的,大多是按照“利益、风险、愿望”排序的员工

领导力,是时代的接生婆

越努力的女孩子,越能得到粉丝们的喜欢,就会有越大的机遇,获得越大的成就

找到那个令人激动、值得相信的未来,并为企业指明道路

接受由此带来的员工高流动率,并采取合理的管理手段,对冲这种高流动率

成为利益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共同的短期利益;成为事业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长期的共同利益

成为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是,你们有共同不能失去的东西

员工与企业,谁也不需要对谁忠诚。大家真正需要忠诚的,是那个共同的梦想,共同的诗和远方。

勤劳能创富,但勤劳者能分到财富吗

财富跟劳动有很大的相关性,但并不完全等于劳动

同样的商品,因为不同客户群体对它的需求不同,它所产生的效用就不同

除了劳动和生产率,财富还取决于效用,即这就是财富的本质

对于个人来说,劳动代表着你能投入的时间,生产率代表着你的杠杆,比如知识、工具、团队、资金等,效用代表着你的劳动能创造的单位价值。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了你能创造的财富

创造财富不叫赚钱,分配财富才叫赚钱

脑力劳动者拥有的分配财富的权力更大,因为他们更稀缺

致富的本质,并不是创造财富,而是分配财富。创造财富靠能力,而分配财富靠稀缺

谁掌握稀缺资源,谁就拥有财富分配权

如果你想要拥有更多财富,就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的稀缺性

一切的分钱方式,无外乎优先和劣后

第一个阶段,辛苦赚钱阶段;
第二个阶段,资本收益阶段;
第三个阶段,均衡阶段;
第四个阶段,超出预期阶段。

岗位越有核心竞争力,承担这个岗位的人就更应该拿劣后

一切的商业模式,都必须有全局性增量

任何一个用户购买一件商品,或者信任一个品牌,都会经历一个从了解到信任的过程

信用,是一个人最大的资产

信用不传递,成为商业史上永恒的难题

有信用的人,受到尊敬,有话事权

公平、公正与公开

公正的本质不是“你对我错”的问题,而是“谁有权做选择”的问题

效率与公平

公平,是指收入分配追求相对平等。

效率,是指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资源,总会落到用得最好的人手里。

要追求效率,就要把最好的资源给用得最好的人

在这个长期变化中,公平是下一个时代的红利。

劝酒的本质,是服从性测试

劝酒,也是传统的“服从性测试”项目

真正的领导力,来自内心的追随,而不是行为的服从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