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汇总整理
设计模式的六大原则:
1、开闭原则
定义:对扩展开发,对修改关闭。在程序需要进行扩展时,不能去修改原有的代码,要通过新增类的方式实现功能;易于维护和升级。
一般通过使用抽象类和接口来实现该效果。(相当于使用多态)
2、里氏替换原则
定义:任何父类出现的地方,子类一定可以出现。里氏替换原则相当于是继承,只有当子类可以替换掉父类,且功能不受影响,父类才算是真正的被复用。
3、依赖倒转原则
定义: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底层模块,二者都应该依赖其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这个原则主要是指的就是 使用面向接口编程。
4、接口隔离原则
定义: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其本身不需要的接口,即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简单理解就是,使用多个隔离的接口比使用单个接口要好,可以有效的降低耦合。
5、迪米特法则
定义:一个实体应当尽量少地与其他实体之前发生相互作用,使得系统的功能模块相对独立,主要也是为了保证编程时 要保证的低耦合,高内聚。
6、合成复用原则
定义:尽量使用合成/聚合的方式,而不是使用集成。
常用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主要分为三大类: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行为型模式。
创建型模式:
描述:这种设计模式通常都是在创建对象的同时,隐藏了创建逻辑的方式;而不是直接通过new来实例化对象。这样程序创建对象时会更加灵活。
主要包括:单例模式、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
描述:这种设计模式关注类和对象的组合。
主要包括:适配器模式、桥接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行为型模式:
描述:这种设计模式关注对象之间的通信。
主要包括:模板方法模式、中介者模式、观察者模式、策略模式、责任链模式、访问者模式、命令模式、迭代器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解释器模式。
文章来自:
作者:sjz小菜鸟 博客:https://blog.youkuaiyun.com/qq616774576(转载请说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