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步步为营 第5营 代码控制UI,View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不依赖XML布局文件,仅通过代码实现Android应用中的UI组件布局,包括容器类和视图类的使用,以及如何利用LayoutParams设置组件的位置、大小和间距。

原文:http://www.cnblogs.com/vivid-stanley/archive/2012/08/22/2651399.html


在前面的几讲中,我们都是使用xml layout 来去控制UI组件,其实我们也可以完全抛开XML,用纯代码来控制我们的界面UI。

回顾我们学过的,遇到过的UI组件,有容器类的Layout:LinearLayout,RelativeLayout等, 也有视图类UI:TextView, EditText, Button, ImageView等。对应到代码中,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是View子类,具体关系如下:

KYWAZ3Y$VI3K3TG[5`2B6$Y

Tips:在Eclipse中,可以用Ctrl+T键来查看某个类的类层次关系:

0D_F60N5P9WVPU(V5CKI8{4

 

ViewGroup 与View 的关系,是一个典型的“组合”设计模式。

我们来用代码,实现一个简单的UI布局:

L{HDSP]0NSR]QI`@V%UPVMF

只有一个EditText和一个Button, 看看代码是怎么写的:

复制代码
public class MainActivity extends Activity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LinearLayout container = new LinearLayout(this);
        container.setOrientation(LinearLayout.HORIZONTAL);
        
        this.setContentView(container);
        
        EditText content = new EditText(this);
        content.setHint("写点什么吧...");
        Button submit = new Button(this);
        submit.setText("发送");
        
        container.addView(content);
        container.addView(submit);
        
    }
}
复制代码

我们来分析一下代码,

不管LinearLayout, EditText 还是Button, 他们的构造函数都是this. 其实查看源码后我们发现,所有的View及其子类的构造都至少包含三个构造方法:

public View(Context context)

public View(Context context, AttributeSet attrs)

public View(Context context, AttributeSet attrs, int defStyle)

 

后两个是为XML layout 定义的,用代码创建View时,一般都是用第一个构造函数,这里用this, 是因为Activity其实就是Context的子类。

this.setContentView()这个方法,以前我们都是传一个R.layout进去,其实它有多个重载,也可以直接传入根视图View。

这里的线性布局container 就是根视图(容器视图),要往容器视图里面添加View,使用addView方式,addView 方法有几个重载版本:

public void addView(View child)

public void addView(View child, int index)

public void addView(View child, int index, LayoutParams params)

public void addView(View child, int width, int height)

public void addView(View child, LayoutParams params)

LayoutParams 我们之后会讲到。

总结一下,用代码添加UI组件的步骤是:

  • New 组件对应的类;
  • 把它添加到父容器中。

运行结果就如上图的一样。你也许会想到,不是说width, height是必须的吗?怎么没有设置也可以啊?是因为,addView默认使用wrap_content.

但是光是这样不够,我们还想添加边距,权重等。

为View指定LayoutParams

添加宽,高,边距,权重这些属性,对应的类是LayoutParams,它一般都是作为一个内部类出现在某个ViewGroup的子类中。对于线性布局,我们使用LinearLayout.LayoutParams,

weight, leftMargin, rightMargin…..这些属性都在它的公有变量里面。

复制代码
LinearLayout.LayoutParams contentLayoutParams = new LinearLayout.LayoutParams(0,
                LinearLayout.LayoutParams.WRAP_CONTENT);
        contentLayoutParams.weight = 1;
        contentLayoutParams.leftMargin = 10;
        
        container.addView(content, contentLayoutParams);
        
        LinearLayout.LayoutParams buttonLayoutParams = new LinearLayout.LayoutParams(
                LinearLayout.LayoutParams.WRAP_CONTENT, LinearLayout.LayoutParams.WRAP_CONTENT);
        buttonLayoutParams.leftMargin = 10;
        container.addView(submit, buttonLayoutParams);
复制代码

在addView之前,我们设置好LayoutParams 的值,调用addView(View child, LayoutParams params)这个重载方法。

UI}32`6UT_E7%RT%DTPSE4F

 

相对布局的RelativeLayout.LayoutParams

我们来看看, 在代码中,调用那些方法来定位布局

因为在相对布局中, 定位的方法有很多种类,所以API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方法:

addRule(int verb, int anchor)

addRule(int verb)

verb是动词的意思,就是用来表达above, below, toRightOf, toLeftOf, alignParentLeft…..等等。

这些动词的int 值在RelativeLayout下有常量定义。例如:

RelativeLayout.ABOVE

RelativeLayout.BELOW

RelativeLayout.ALIGN_LEFT

RelativeLayout.LEFT_OF

RelativeLayout.RIGHT_OF

anchor的值,可以是RelativeLayout.TRUE,0表示false, 或者其它View 的Id, 根据具体的verb, 填入相应的值:

复制代码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this.setContentView(this.addRelativeLayout());
    }

    private RelativeLayout addRelativeLayout() {
        RelativeLayout container = new RelativeLayout(this);
        Button btn1 = new Button(this);
        btn1.setId(11);
        btn1.setText("上");        
        Button btn2 = new Button(this);
        btn2.setId(12);
        btn2.setText("下");        
        Button btn3 = new Button(this);
        btn3.setId(13);
        btn3.setText("左");        
        Button btn4 = new Button(this);
        btn4.setId(14);
        btn4.setText("右");    
        Button btn5 = new Button(this);
        btn5.setId(15);
        btn5.setText("中");
        RelativeLayout.LayoutParams lp1 = new RelativeLayout.LayoutParams(100,
                RelativeLayout.LayoutParams.WRAP_CONTENT);
        
        RelativeLayout.LayoutParams lp2 = new RelativeLayout.LayoutParams(lp1);
        RelativeLayout.LayoutParams lp3 = new RelativeLayout.LayoutParams(lp1);
        RelativeLayout.LayoutParams lp4 = new RelativeLayout.LayoutParams(lp1);
        RelativeLayout.LayoutParams lp5 = new RelativeLayout.LayoutParams(lp1);
        lp5.addRule(RelativeLayout.CENTER_IN_PARENT, RelativeLayout.TRUE);
        
        lp1.addRule(RelativeLayout.ABOVE, btn5.getId());
        lp1.addRule(RelativeLayout.ALIGN_LEFT, btn5.getId());
        lp2.addRule(RelativeLayout.BELOW, btn5.getId());
        lp2.addRule(RelativeLayout.ALIGN_LEFT, btn5.getId());
        lp3.addRule(RelativeLayout.LEFT_OF, btn5.getId());
        lp3.addRule(RelativeLayout.ALIGN_BASELINE, btn5.getId());
        lp4.addRule(RelativeLayout.RIGHT_OF, btn5.getId());
        lp4.addRule(RelativeLayout.ALIGN_TOP, btn5.getId());

        container.addView(btn5, lp5);
        container.addView(btn1, lp1);
        container.addView(btn2, lp2);
        container.addView(btn3, lp3);
        container.addView(btn4, lp4);
        
        return container;
    }
复制代码

注意:LayoutParams的构造函数也可以是另外一个已经存在的LayoutParams对象,他的width, height值被克隆到当前对象中去。

H$5Z~Y`M$QI]095GSLL9HBH

 

FrameLayout, TableLayout的LayoutParams, 读者可自行研究一下。

标题SpringBoot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研究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介绍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论文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对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的重要性。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1.3研究方法及创新点概述本文采用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第2章相关理论总结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相关理论,包括系统架构、开发技术等。2.1系统架构设计理论介绍系统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2.2SpringBoot开发框架理论阐述SpringBoot框架的特点、优势及其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2.3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理论介绍数据库设计原则、数据模型及数据库管理系统。2.4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理论讨论网络安全威胁、数据保护技术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第3章SpringBoot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设计详细介绍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等。3.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划分系统功能模块,如用户管理、挂号管理、医生排班等。3.2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设计数据库表结构,确定字段类型、主键及外键关系。3.3用户界面设计设计用户友好的界面,提升用户体验。3.4系统安全设计阐述系统安全策略,包括用户认证、数据加密等。第4章系统实现与测试介绍系统的实现过程,包括编码、测试及优化等。4.1系统编码实现采用SpringBoot框架进行系统编码实现。4.2系统测试方法介绍系统测试的方法、步骤及测试用例设计。4.3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并提出优化建议。4.4系统优化与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提升系统性能。第5章研究结果呈现系统实现后的效果,包括功能实现、性能提升等。5.1系统功能实现效果展示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效果,如挂号成功界面等。5.2系统性能提升效果对比优化前后的系统性能
在金融行业中,对信用风险的判断是核心环节之一,其结果对机构的信贷政策和风险控制策略有直接影响。本文将围绕如何借助机器学习方法,尤其是Sklearn工具包,建立用于判断信用状况的预测系统。文中将涵盖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等常见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流程进行说明。 一、机器学习基本概念 机器学习属于人工智能的子领域,其基本理念是通过数据自动学习规律,而非依赖人工设定规则。在信贷分析中,该技术可用于挖掘历史数据中的潜在规律,进而对未来的信用表现进行预测。 二、Sklearn工具包概述 Sklearn(Scikit-learn)是Python语言中广泛使用的机器学习模块,提供多种数据处理和建模功能。它简化了数据清洗、特征提取、模型构建、验证与优化等流程,是数据科学项目中的常用工具。 三、逻辑回归模型 逻辑回归是一种常用于分类任务的线性模型,特别适用于二类问题。在信用评估中,该模型可用于判断借款人是否可能违约。其通过逻辑函数将输出映射为0到1之间的概率值,从而表示违约的可能性。 四、支持向量机模型 支持向量机是一种用于监督学习的算法,适用于数据维度高、样本量小的情况。在信用分析中,该方法能够通过寻找最佳分割面,区分违约与非违约客户。通过选用不同核函数,可应对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提升预测精度。 五、数据预处理步骤 在建模前,需对原始数据进行清理与转换,包括处理缺失值、识别异常点、标准化数值、筛选有效特征等。对于信用评分,常见的输入变量包括收入水平、负债比例、信用历史记录、职业稳定性等。预处理有助于减少噪声干扰,增强模型的适应性。 六、模型构建与验证 借助Sklearn,可以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并通过交叉验证调整参数以提升模型性能。常用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召回率、F1值以及AUC-ROC曲线。在处理不平衡数据时,更应关注模型的召回率与特异性。 七、集成学习方法 为提升模型预测能力,可采用集成策略,如结合多个模型的预测结果。这有助于降低单一模型的偏差与方差,增强整体预测的稳定性与准确性。 综上,基于机器学习的信用评估系统可通过Sklearn中的多种算法,结合合理的数据处理与模型优化,实现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精准判断。在实际应用中,需持续调整模型以适应市场变化,保障预测结果的长期有效性。 资源来源于网络分享,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请勿用于商业,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