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磁盘格式化的时候会把磁盘分为两部分,分别是inode和block
inode
inode(index node):索引节点
- 记录文件的属性
- 一个文件占用一个inode,同时记录此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 number
- 每个inode占大小为128bytes
- 正是因为inode存在,所以我们的磁盘没有实际的大
查看文件的inode号 或者用 ll -i
[root@w66 ~]# stat ying
查看磁盘可用inode
[root@w66 ~]# df -i
block
block:块
- Linux下叫block,Windows下叫簇
- 存储文件实际数据
- 实际存储文件的内容,若文件较大,会占用多个block
- 每读取一个block就会消耗一次磁盘IO
- block默认大小为4k
- 若文件小于block,则该block的剩余容量就不会被使用
- block并非越大越好,Block太大对于小文件的存放就会浪费磁盘空间
关于inode与block的两个问题
问题1:分区中,文件的数量和什么有关系
观察某个分区的inode
df -i 这里inode总数是5136
在该磁盘中创造大量文件
再次查看inode 可用0
虽然inode满了,但可以试着往文件里写内容
问题2:当分区空间大小消耗完毕,还能否新增文件
试着往1.txt写满内容
df -Th可以看出来 可用空间0 但inode显示可用
虽然磁盘满了,此时不可以写入内容,但可以创造文件,因为inode还有很多,但无法写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