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习观察者模式

描述:
  
  在设计一组对象与它们所依赖的对象之间一致(同步)的交流模型时,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很有用。它可以使对象的状态与它们所依赖的对象的状态保持同步。这组对象指的是观察者(Observer,它们所依赖的对象称为主题(Subject)。为了实现观察者(Observer)的状态与主题(Subject)保持同步,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推荐采用发布者--订阅者(publisher--subscriber)模型,以使这组观察者(Observer)和主题(Subject)对象之间有清晰的界限。
  
  典型的观察者(Observer)是一个依赖于或者关注于主题对象的状态的对象。一个主题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观察者。这些观察者在主体的状态发生变化时,需要得到通知。
  
  由于给定主体的观察者链表需要动态的变化,因此一个主题不能维护一个静态的观察者链表。因此关注于主题状态的任何对象都需要明确地注册自己为主体的一个观察者。主题状态发生的变化,都需要通知所有的以注册的观察者。从主题接到通知以后,每一个观察者查询主题,使自己的状态与主题的同步。因此一个主题扮演着发布者的角色,发布信息到所有的以订阅的观察者。
  
  换句话说,主题和它的观察者之间包含了一对多的关系。当主题的实例的状态发生变化时,所有的依赖于它的观察者都会得到通知并更新自己。每一个观察者对象需要向主题注册,当主题的状态发生变化的时候得到通知。一个观察者可以注册或者订阅多个主题。当观察者不希望再得到通知时,它可以向主题进行注销。
  
  为了实现这种机制:
  
  (1)  主题需要为注册和注销通知提供一个接口。
  
  (2)  下面的两点也需要满足:
  
  A、  拉模型(In the pull model--主题需要提供一个接口,可以使观察者查询主题获得需要的状态信息来更新自己的状态。
  
  B、  推模型(In the push model--主题发送观察者可能关注的状态信息。
  
  (3)  观察者需要提供一个可以从主题接受通知的接口。
  
  类图(图33.1)描述了为满足于以上需求,不同类的结构和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
  

 
    

 

  从这个类图可以看到:
  
  (1)  所有的主题需要提供一个类似于Observable接口的实现。
  
  (2)  所有的观察者需要提供一个类似于Observer接口的实现。
  
  在应用观察者模式时,有几种变体。这就会产生不同类型的主题--观察者模式,例如,观察者仅关注主体特定类型的变化等。
  
  增加新的观察者:
  
  应用观察者模式以后,在不影响主题类的情况下,可以动态的加入不同的观察者。同样,主题的状态变化逻辑改变时,观察者也不会受到影响

 

例子:

观察者类:

 

class SimpleObserver implements PropertyChangeListener {

    public void propertyChange(PropertyChangeEvent evt) {
        if (evt.getPropertyName().equals("Domain.id")) {

            System.out.println("哦也也" + evt.getNewValue());
        }
    }

   

    //客户端,实例化观察者,主题对象,并且主题注册观察者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impleObserver observer = new SimpleObserver();
        Domain domain = new Domain();
        domain.addPropertyChangeListener(observer);
        domain.setId("Id");
    }

}

 

主题类:

class Domain {
    protected String                id;

    protected PropertyChangeSupport listeners = new PropertyChangeSupport(this);

    public String getId() {
        return id;
    }

    public void setId(String id) {
        this.id = id;
        firePropertyChange("Domain.id", null, id);
    }

    public void addPropertyChangeListener(PropertyChangeListener listener) {
        listeners.addPropertyChangeListener(listener);
    }

    public void firePropertyChange(String propName, Object oldValue, Object newValue) {
        listeners.firePropertyChange(propName, oldValue, newValue);
    }

    public void removePropertyChangeListener(PropertyChangeListener listener) {
        listeners.removePropertyChangeListener(listener);
    }
}

### 模拟电子技术复习指南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研究连续信号处理及其相关电路设计的基础学科。以下是关于该领域的一些核心知识点以及推荐的学习资源。 #### 核心概念回顾 1. **半导体基础理论** 半导体材料特性、PN结的工作原理及其伏安特性是理解后续器件行为的关键[^1]。这些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二极管、晶体三极管等元件的功能。 2. **放大器分析与设计** 放大器作为模拟电路的核心部分,其静态工作点设置、增益计算方法非常重要[^2]。此外还需要了解共射级联结构如何改善性能指标等问题。 3. **反馈机制的应用** 反馈可以稳定直流偏置条件并提高交流参数精度;深入探讨负反馈对于降低失真率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之一[^3]。 4. **运算放大器 (Op-Amp)** 运算放大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线性和非线性应用场合下, 掌握理想运放模型假设下的虚短路/虚断开原则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复杂情况[^4]. 5. **滤波器的设计实现** 学习低通、高通、带通和带阻四种基本类型的频率响应曲线绘制技巧,并能够基于RC/LC网络完成具体数值的选择过程[^5]。 --- #### 建议学习教程及参考资料 - 对于初学者,《Microelectronic Circuits》 by Sedra & Smith 是一本非常经典的教材,它全面覆盖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类主题[^6]。 - 如果更倾向于中文书籍,则可以选择康华光教授编写的《电子线路(第二版)》,这本书籍条理清晰且实例丰富[^7]。 - 针对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方面,“Multisim”软件提供了良好的虚拟实验环境支持学员们验证自己的设计方案是否合理可行[^8]。 ```python # 示例代码:使用Python进行简单的RLC串联谐振频率计算 import math def resonant_frequency(L=0.1e-3,C=100e-9): # 默认电感L=0.1mH 容量C=100nF f = 1/(2*math.pi*math.sqrt(L*C)) return round(f) print(resonant_frequency()) ``` 上述脚本展示了通过编程手段快速求解特定LC组合对应共振频点的方法,在日常练习过程中可尝试编写更多类似的辅助工具来加深印象。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