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D公司跟应用层的同学打交道比较多,偷偷看了他们用MATLAB生成电机控制算法代码,我十分惊讶:这不正是我刚毕业时候,在M公司那位十几年电机控制经验的师傅一直以来想干的事情吗?他们才2-3年的工作经验,怎么就做出来了!
深入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东西非常的简单,几个环,控制好输入输出限制条件,后面就是调参数的事情了,真的就是几年就能做得非常好。
他们做出来的这个模型跟师傅手写的代码有比较大的差别,师傅的代码里面还有谐波注入之类更加高级的算法,做的很多细节也细致很多。那时候我纯干体力活了,没怎么深入了解到这部分的设计,对电机控制总有一股莫名的美颜滤镜。
这让我想起那时候在M公司领导拒绝我提出加薪要求的理由,他拿出新来的同事跟我做比较,领导安排我俩研究两份差不多的代码,然后做出一个项目,新同事完成了,我却在多次延期后放弃。
一直以来,我都对新同事有着一股滤镜,觉得他的能力就是比我强很多,有种“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加努力”的感觉。几年后翻查当时研究的那份代码,简直简单到爆炸!
那为啥新同事做成了,我却失败了呢——因为领导培养的侧重相差太大了。
新同事学历比我高,领导十分器重,是期待他能给公司带来一些新的技术突破的,很早就内定了个高的年终绩效,进来之后不需要做任何项目,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这份代码里面。而我当时背负着6-7个项目在同时开展,如果不加班,项目都得延期,一个星期都没几分钟能看代码。有时候刚打开代码,需求就来了,对接就来了,变更就来了,会议就来了,每天加班到10点往后,人的脑袋都是昏昏沉沉的,回到家倒头就睡。
事实上,世界就是一个草台班子,是有天纵奇才,是有天之骄子,但绝对不会出现在你我的身边。如果当时让随便一个人拥有新同事的际遇,都是能完成任务的,让那些我们看起来的天纵奇才背6-7个项目,再简单的任务都做不成。所以,别怀疑自己,别高看他人,交给你,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