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一
之七层协议
1 七层模型
OSI的7层从上到下 | 传输单位 | 协议 | |
7 | 应用层 |
| FTP、Telnet、SMTP、TFTP、HTTP、POP3、NNTP、IMAP4、HTTPS、SNMP、DNS、SMB、BOOTP、NFS、NCP等。 |
6 | 表示层 |
|
|
5 | 会话层 |
|
|
4 | 传输层 | 数据段 | TCP、UDP、SPX等 |
3 | 网络层 | 数据包 | IP、ARP、IPX、DDP、OSPF、RARP、ICMP、NetBEUI等 |
2 | 数据链路层 | 数据帧 | LLC、SDLC、HDLC、MAC、PPP、STP、帧中继、CSMA/CA等 |
1 | 物理层 | 比特 |
|
2 各个层的功能
2.1 物理层
(1)OSI模型的最低层。它传输单位是比特流,就是传输信号。
(2)该层上的设备包括集线器、发送器、电缆、连接器和中继器。
(3)协议数据单元是比特(bit)
2.2 数据链路层
(1)将数据组合成数据块,在数据链路层这种数据块称为帧;
(2)控制帧在物理信道上传输,处理除数差错,调节发送速率以使与接收方相匹配;
(3)在两个网络实体之间提供数据链路通路的建立、维持和释放的管理。
(4)作用: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5)设备:网桥,交换机等
(6)协议数据单位是帧(frame)
(7)该层的协议包括:LLC、SDLC、HDLC、MAC、PPP、STP、帧中继、CSMA/CA等。
LLC(Logical Link Control):逻辑链路控制协议
SDLC(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同步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MAC(Multiple Access Control):多路访问控制协议
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点对点协议
STP(Spanning Tree Protocol):生成树协议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协议
CSMA/CA(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Avoidance):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协议
2.3 网络层
(1)功能:将网络地址翻译成为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
(2)作用: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联等。
(3)协议数据单元是数据包(packet)
(4)在网络层的互联设备包括:路由器(Router)等
(5)该层协议包括:IP、ARP、IPX、DDP、OSPF、RARP、ICMP、NetBEUI等。
ARP是正向地址解析协议,通过已知的IP,寻找对应主机的MAC(物理地址(一个主机只有一个MAC地址))地址;
RARP是反向地址解析协议,通过MAC地址确定IP地址。
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IPX(Internetwork Packet Exchange Protocol):互联网分组交换协议
DDP(Datagram Delivery Protocol):数据报传输协议
RIR(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路由信息协议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由优先协议
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转换协议
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互联网管理协议
NetBEUI(NetBIOS Extended User Internet,NetBIOS用户扩展接口协议)
X.25(一种分组交换网协议)
Ethernet(以太网协议)
NWLink--IPX/SPX传输协议的微软实现
2.4 传输层
(1)OSI模型中最重要的一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及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2)功能: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者不可靠的传输;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3)协议数据单元是数据段(segment)
(4)该层协议包括:TCP、UDP、SPX等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SPX(Sequenced Packet Exchange Protocol):序列分组交换协议
NBP(Name Binding Protocol):名字绑定协议
ATP(AppleTalk事务协议)--Apple公司的网络协议族,用于管理会话
2.5会话层
(1)OIS模型第五层,管理主机之间的会话进程,即负责建立、管理终止进程之间的会话。
(2)功能:建立通信链接,保持会话过程通信链接的通畅,利用在数据中插入校检点来同步两个节点之间的对话,决定通信是否被中断以及通信中断决定从何处重新发送。
2.6表示层
OSI模型的第六层,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负责对上层数据或信息进行变换以保证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表示层的数据转换包括数据的解密和加密、压缩、格式转换等。
2.7应用层
OSI模型的第七层,负责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接口。应用层提供的服务包括文件传输、文件管理以及电子邮件的信息处理。
在应用层的互联设备包括:网关(Gateway)等
该层协议包括:FTP、Telnet、SMTP、TFTP、HTTP、POP3、NNTP、IMAP4、HTTPS、SNMP、DNS、SMB、BOOTP、NFS、NCP等。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端口号为21;
Telnet(Remote Terminal Protocol):远程终端协议,端口号为23;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端口为25;
TFTP(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简单文件传输协议,端口为69;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端口号为80;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邮局协议,端口号为110;
NNTP(Network News Transport Protocol):网络新闻传输协议,端口号为119
IMAP4(Internet Mail Access Protocol):互联网邮件访问协议,端口号为143;
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阶层超文本传输协议,端口号为443;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DNS(Domain Name Service):域名服务协议
SMB(Server Message Block Protocol):服务器消息块协议
自举协议BOOTP(Bootstrap Protocol)
网络文件系统NFS(Network File System)
网络核心协议NCP(NetWare Core Protocol)
X.500(一种目录服务系统协议)
AFP(AppleTalk文件协议)--Apple公司的网络协议族,用于交换文件
3 七层模型在Windows程序如下
物理层----网卡。
(1)网卡的作用就是把线路发送过来的高频电流转化数据包,然后传给网卡驱动程序,同时也把网卡驱动程序传过来的数据包转化成电信号传送出去。
(2)定义通过网络设备发送数据的物理方式;是网络媒介和设备间的接口。
数据链路层----网卡驱动程序
定义控制通信连接的程序;封包;检测和改正包传输错误。
网络层----即NDIS
NDIS提供网络接口。决定网络设备间如何传输数据;根据唯一的网络设备地址选择包;提供流和拥塞控制,以阻止同时网络资源的损耗。
传输层----TCP
TCP协议的封包处理是在这一层进行的。管理网络中首尾连接的信息传递;提供通过错误恢复和流控制装置传送可靠且有序的包;提供无连接面向包的传送。
会话层----SPI
SPI是服务提供者的接口,管理用户间的会话和对话;控制用户间的连接和挂断连接;报告上层错误。
表示层----API
它为应用程序提供接口。API负责SPI与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定义不同体系不同数据格式;具体说明独立结构的数据传输格式、编码和解码数据;加密和解密数据;压缩和解压缩数据。
应用层----EXE
应用程序。定义用于网络通信和数据传输的用户接口程序;提供标准服务,比如虚拟终端、文档以及任务的传输和操作。
4 参考
计算机网络七层协议模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8629950101g0ou.html
http://www.cnblogs.com/dongzhiquan/archive/2011/12/15/2289438.html
网络7层协议详解——Network layer protocol
http://blog.youkuaiyun.com/u011349664/article/details/13417517
http://blog.youkuaiyun.com/cd520yy/article/details/12968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