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师考试总结

这篇博客分享了作者参加系统架构师考试的经历和感悟。考试分为选择题、简答题和论文三个部分,涉及广泛的知识点,包括设计模式、数据库、SOA等。作者建议有足够工作经验的人报考,并分享了论文写作的技巧,如项目规模、内容结构和字数控制。最终,作者论文高分通过,简答题表现良好,但选择题不尽如人意。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系统架构师考试总结

2011年11月12日,在这个百年一遇的大单身节的第二天,我怀着无比紧张的心情走进了系统架构师的考场。
虽然暂时还不知道我的成绩,无所谓啦,虽然答的一般,但是这段经历对我来说真的也是一种收获。其实,很多事都是经历过之后,才发现其实没有像自己想像的那样艰难,重要的是端正心态,有不放弃的决心。
因为系统架构师考试是09年才开始的,每年一次,因为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参考人数相对较少,通过率也很低。不管怎样,我经历了,把我的想法告诉大家,虽说不能算是经验,但是可能多少有点帮助。
系统架构师题型分为三类:1、选择题,75道,答题时间:2.5小时;2、简答题:1题为必答题,4道选答题,选2道,答题时间:1.5小时;3、论文:4道论文题目选1题,答题时间2小时。
只有三科均达到45分以上才算通过。难度很大。
1、选择题
答题时间很充裕,一般都够用,正常一个多小时就能答完题,不明白为什么给这么时间。而后面两科的时间却是相当紧张。
涉及的知识面特别广,但都在教程的范围之内,但是要全部弄明白也不容易,而且考察的可能是很细节上的东西,是我们注意不到的边边角角上的知识点。再有一点,感觉题有点偏,11年的题,关于策略模式的题好像是连着出了四道。71~75为英文题,相对简单,但在英语知识扎实的前提下。一般四级左右水平应该就不会有难度。
设计模式、4+1视图、逆向工程、瀑布模型、螺旋模型等开发方法、函数依赖性、PV原语、都属于必考的题型。
相对而言,在校生选择题部分答得很好,因为书看得比较细,而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往往沉不下心来看书,看不进书。这真的是残酷的现实。说实话,书我只浅浅的翻了两遍,但是模拟题做了很多,也背了很多。也确实因为考前因为去接另一个同事的工作,导致压力特别大,根本没时间准备考试,在考前的一周才开始突击的。当时,边看边在想,此生未完成中于娟的话,她说,她就是那样,每次都仗着自己聪明这个优势,每次考试都临时抱佛脚,考前突击,最后累到生病。当时,就在想,以后可不折磨自己了,不在不适当的时机去逼自己做能力范围之外的事。这是题外话啦。不过,大家还是要提前准备哦。呵呵~
不过,这次选择题答得还行,有一部分的答案很确定,有些确实是压根不知道,只能看上帝的心情给分啦。恩,

1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系统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和有效利用资源,在计算机与用户之间起接口的作用 1.1 操作系统的类型 操作系统的类型(依据使用环境和对作业的处理方式)分为批处理、分时、实时、网络和分布式等。 1、批处理:把作业分类,把一批作业编成一个作业执行序列。可分联机和脱机。特征为脱机使用计算机、成批处理和多道程序运行。 2、分时:采用分时技术,使多个用户同时以会话控制自己程序的运行,每个用户都认为拥有各自独立的、支持自己请求服务的系统。特征有交互性、多用户同时性和独立性。 3、实时:专用,系统与应用难分离。并不强调资源利用率,更关心及时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分实时过程控制和实时信息处理。特征有即时响应、高可靠性。 4、网络:按网络架构的各个协议标准制订,包括网络管理、通信、资源共享、系统安全和多种网络应用,实现协同工作和应用集成。特征有互操作性、协作处理。 5、分布式:要求一个统一的操作系统,实现系统操作的统一性,负责全系统的资源分配和调度,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界面。 6、操作系统的5项基本功能,包括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作业管理。 1.2 操作系统的结构 结构分为无序、层次、面向对象、对称多处理和微内核。 1、无序:又称整体或模块结构。以大型表格和队列为中心,操作系统各个部分围绕着表格运行,整个系统是一个程序。模块结构相对独立,模块之间通过规定的接口相互调用。优点为缩短开发周期。缺点是模块之间调用关系复杂、相互依赖,使分析、移植和维护系统较易出错。 2、层次:操作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单向依赖的层次,由多层正确性保证操作系统的可靠性。优点层次结构清晰,简化了接口设计,有利于系统功能的增加或删改,易于保证可靠性,便于维护和移植。 3、面向对象:基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采用了各种不同的对象技术。把对象最为系统中的最小单位,由对象、对象操作、对象保护组成的操作系统。优点适用于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4、对称多处理:所有多处理运行且共享同一内存(内存储器、主存、实存)。优点适合共享存储器结构的多处理机系统。 5、微内核:把系统的公共部分抽象出来,形成一个底层核心,提供最基本的服务,其他功能以服务器形式建立在微内核之上。具有良好的模块化和结构化特征,模块之间和上下层之间通过消息来通信。 操作系统大多拥有两种工作状态:核心态和用户态。一般的应用程序工作在用户态,内核模块和最基本的操作系统核心工作在核心态。 微内核结构由一个简单的硬件抽象层和一组比较关键的原语(仅仅为建立系统必须的部分,包括线程管理、地址空间和进程间通信)或系统调用组成。 微内核的目标将系统服务的实现和系统的基本操作规则分离开来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