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任务
聚类任务是一种无监督学习任务,其目的是将一组数据点划分成若干个类别或簇,使得同一个簇内的数据点之间的相似度尽可能高,而不同簇之间的相似度尽可能低。聚类算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的内在结构和模式,发现异常点和离群值,简化数据表示,以及为进一步的分析提供基础。聚类任务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应用场景,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
市场细分:聚类可以帮助将市场分成不同的细分市场,以便更好地针对消费者需求制定营销策略。
-
图像分析:聚类可以用于图像分析,例如将相似的图像分组。
-
模式识别:聚类可以用于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关系,例如在医疗领域中,可以使用聚类来发现疾病之间的关系。
-
推荐系统:聚类可以用于推荐系统中,以将用户分组并向他们推荐相似的产品或服务。
K-Means算法
K-Means是一种基于聚类的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其目的是将一组数据点分为k个不同的簇,使得每个数据点与其所属簇的中心点(也称质心)的距离最小化。以下是K-Means的工作原理:
-
初始化:随机选择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质心。
-
分配:对每个数据点,计算其与每个质心的距离,并将其分配给距离最近的质心所代表的簇。
-
重新计算质心:对于每个簇,重新计算其质心位置,即将该簇中所有数据点的坐标求平均。
-
重复执行第2,3步,直到所有数据点的簇分配不再改变或达到预设的最大迭代次数为止。
下面是用K-Means算法完成聚类的简单Demo,下面的demo中K设置为2.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import numpy as np
# create some sample data
X = np.array([[1, 2], [1, 4], [1, 0], [4, 2], [4, 4], [4, 0]])
# create a KMeans object with 2 clusters
kmeans = KMeans(n_clusters=2, random_state=0)
# fit the KMeans object to the data
kmeans.fit(X)
# print the centroids of the two clusters
print(kmeans.cluster_centers_)
# predict the cluster labels for the data points
labels = kmeans.predict(X)
# print the predicted cluster labels for the data points
print(labels)
执行结果:cluster_centers_:[[1. 2.][4. 2.]], labels:[0 0 0 1 1 1]
上面的Demo中使用到KMeans函数,KMeans函数是一种聚类分析算法,用于将数据集分成多个簇。其主要作用是将相似的数据点分到同一个簇中,同时将不同的数据点分到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96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