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s://blog.youkuaiyun.com/guiying712/article/details/55213884#1为什么要项目组件化
=====================================================================
以下是我方便查找做的笔记.
一、Android Studio中的Module主要有两种属性,分别为:
1、application属性,可以独立运行的Android程序,也就是我们的APP;
apply plugin: ‘com.android.application’1
2、library属性,不可以独立运行,一般是Android程序依赖的库文件;
apply plugin: ‘com.android.library’
Module的属性是在每个组件的 build.gradle 文件中配置的,当我们在组件模式开发时,业务组件应处于application属性,这时的业务组件就是一个 Android App,可以独立开发和调试;而当我们转换到集成模式开发时,业务组件应该处于 library 属性,这样才能被我们的“app壳工程”所依赖,组成一个具有完整功能的APP;
Gradle自动构建工具有一个重要属性,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个事情。每当我们用AndroidStudio创建一个Android项目后,就会在项目的根目录中生成一个文件 gradle.properties,我们将使用这个文件的一个重要属性:在Android项目中的任何一个build.gradle文件中都可以把gradle.properties中的常量读取出来;那么我们在上面提到解决办法就有了实际行动的方法,首先我们在gradle.properties中定义一个常量值 isModule(是否是组件开发模式,true为是,false为否):
每次改变isModule的值后,都要同步项目才能生效;
二 、组件之间AndroidManifest合并问题
在 AndroidStudio 中每一个组件都会有对应的 AndroidManifest.xml,用于声明需要的权限、Application、Activity、Service、Broadcast等,当项目处于组件模式时,业务组件的 AndroidManifest.xml 应该具有一个 Android APP 所具有的的所有属性,尤其是声明 Application 和要 launch的Activity,但是当项目处于集成模式的时候,每一个业务组件的 AndroidManifest.xml 都要合并到“app壳工程”中,要是每一个业务组件都有自己的 Application 和 launch的Activity,那么合并的时候肯定会冲突,试想一个APP怎么可能会有多个 Application 和 launch 的Activity呢?
为组件开发模式下的业务组件再创建一个 AndroidManifest.xml,然后根据isModule指定AndroidManifest.xml的文件路径,让业务组件在集成模式和组件模式下使用不同的AndroidManifest.xml,这样表单冲突的问题就可以规避了。
集成模式下,业务组件的表单是绝对不能拥有自己的 Application 和 launch 的 Activity的,也不能声明APP名称、图标等属性,总之app壳工程有的属性,业务组件都不能有;组件模式下的业务组件表单就是一个Android项目普通的AndroidManifest.xml
标准的集成开发模式下业务组件的 AndroidManifest.xml:
<manifes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xmlns:tools="http://schemas.android.com/tools" package="com.zhy.asa"> <application android:theme="@style/Base.Theme.AppCompat.Light" tools:replace="android:theme"> <activity android:name=".ZhyMudoleActivity" android:screenOrientation="portrait" /> <activity android:name=".ZhyFirstActivity"/> </application> </manifest>
三、全局Context的获取及组件数据初始化
在 组件化工程模型图中,功能组件集合中有一个 Common 组件, Common 有公共、公用、共同的意思,所以这个组件中主要封装了项目中需要的基础功能,并且每一个业务组件都要依赖Common组件,Common 组件就像是万丈高楼的地基,而业务组件就是在 Common 组件这个地基上搭建起来我们的APP的,Common 组件会专门在一个章节中讲解,这里只讲 Common组件中的一个功能,在Common组件中我们封装了项目中用到的各种Base类,这些基类中就有BaseApplication 类。
BaseApplication 主要用于各个业务组件和app壳工程中声明的 Application 类继承用的,只要各个业务组件和app壳工程中声明的Application类继承了 BaseApplication,当应用启动时 BaseApplication 就会被动实例化,这样从 BaseApplication 获取的 Context 就会生效,也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们不能直接从各个组件获取全局 Context 的问题;
业务组件不能在集成模式下拥有自己的 Application,但是这不代表业务组件也不能在组件开发模式下拥有自己的Application,其实业务组件在组件开发模式下必须要有自己的 Application 类,一方面是为了让 BaseApplication 被实例化从而获取 Context,还有一个作用是,业务组件自己的 Application 可以在组件开发模式下初始化一些数据,例如在组件开发模式下,A组件没有登录页面也没法登录,因此就无法获取到 Token,这样请求网络就无法成功,因此我们需要在A组件这个 APP 启动后就应该已经登录了,这时候组件自己的 Application 类就有了用武之地,我们在组件的 Application的 onCreate 方法中模拟一个登陆接口,在登陆成功后将数据保存到本地,这样就可以处理A组件中的数据业务了;另外我们也可以在组件Application中初始化一些第三方库。
但是,实际上业务组件中的Application在最终的集成项目中是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组件自己的 Application 仅限于在组件模式下发挥功能,因此我们需要在将项目从组件模式转换到集成模式后将组件自己的Application剔除出我们的项目;在 AndroidManifest 合并问题小节中介绍了如何在不同开发模式下让 Gradle 识别组件表单的路径,这个方法也同样适用于Java代码;
我们在Java文件夹下创建一个 debug 文件夹,用于存放不会在业务组件中引用的类ZhyApplication ,你甚至可以在 debug 文件夹中创建一个Activity,然后组件表单中声明启动这个Activity,在这个Activity中不用setContentView,只需要在启动你的目标Activity的时候传递参数就行,这样就就可以解决组件模式下某些Activity需要getIntent数据而没有办法拿到的情况,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Launcher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request();
Intent intent = new Intent(this, TargetActivity.class);
intent.putExtra("name", "avcd");
intent.putExtra("syscode", "023e2e12ed");
startActivity(intent);
finish();
}
//申请读写权限
private void request() {
AndPermission.with(this)
.requestCode(110)
.permission(Manifest.permission.WRITE_EXTERNAL_STORAGE,
Manifest.permission.CAMERA, Manifest.permission.READ_PHONE_STATE)
.callback(this)
.start();
}
}
接下来在业务组件的 build.gradle 中,根据 isModule 是否是集成模式将 debug 这个 Java代码文件夹排除:
sourceSets { main { if(isLib.toBoolean()) { manifest.srcFile 'src/main/AndroidManifest.xml' //集成开发模式下排除debug文件夹中的所有Java文件 java { exclude 'debug/**' } } else { manifest.srcFile 'src/main/module/AndroidManifest.xml' } } }
四、library依赖问题
为了方便我们统一管理第三方库,我们将给给整个工程提供统一的依赖第三方库的入口,前面介绍的Common库的作用之一就是统一依赖开源库,因为其他业务组件都依赖了Common库,所以这些业务组件也就间接依赖了Common所依赖的开源库。
五、组件之间调用和通信
这里我将介绍开源库的“ActivityRouter” ,有兴趣的同学情直接去ActivityRouter的Github主页学习:ActivityRouter,ActivityRouter支持给Activity定义 URL,这样就可以通过 URL 跳转到Activity,并且支持从浏览器以及 APP 中跳入我们的Activity,而且还支持通过 url 调用方法。下面将介绍如何将ActivityRouter集成到组件化项目中以实现组件之间的调用;
1、首先我们需要在 Common 组件中的 build.gradle 将ActivityRouter 依赖进来,方便我们在业务组件中调用:
dependencies {
compile fileTree(dir: 'libs', include: ['*.jar'])
//router
compile "com.github.mzule.activityrouter:activityrouter:$rootProject.routerVersion"
}
2、这一步我们需要先了解 APT这个概念,APT(Annotation Processing Tool)是一种处理注解的工具,它对源代码文件进行检测找出其中的Annotation,使用Annotation进行额外的处理。 Annotation处理器在处理Annotation时可以根据源文件中的Annotation生成额外的源文件和其它的文件(文件具体内容由Annotation处理器的编写者决定),APT还会编译生成的源文件和原来的源文件,将它们一起生成class文件。在这里我们将在每一个业务组件的 build.gradle 都引入ActivityRouter 的 Annotation处理器,我们将会在声明组件和Url的时候使用,annotationProcessor是Android官方提供的Annotation处理器插件,代码如下:
dependencies {
compile fileTree(dir: 'libs', include: ['*.jar'])
annotationProcessor "com.github.mzule.activityrouter:compiler:$rootProject.annotationProcessor"
}
3、接下来需要在 app壳工程的 AndroidManifest.xml 配置,到这里ActivityRouter配置就算完成了: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manifes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xmlns:tools="http://schemas.android.com/tools"
package="com.zhy.as">
<application
android:name=".app.AsApplication"
android:allowBackup="true"
android:icon="@mipmap/ic_launcher"
android:label="zhyAs"
android:roundIcon="@mipmap/ic_launcher_round"
android:supportsRtl="true"
tools:replace="android:label"
android:theme="@style/Base.Theme.AppCompat.Light">
<activity android:name=".MainActivity">
<intent-filter>
<action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action.MAIN" />
<category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category.LAUNCHER" />
</intent-filter>
</activity>
<activity
android:name="com.github.mzule.activityrouter.router.RouterActivity"
android:theme="@android:style/Theme.NoDisplay">
<intent-filter>
<action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action.VIEW" />
<category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category.DEFAULT" />
<category android:name="android.intent.category.BROWSABLE" />
<data android:scheme="zhyrouter" /> <!-- 改成自己的scheme -->
</intent-filter>
</activity>
</application>
</manifest>
4、接下来我们将声明项目中的业务组件,声明方法如下:
在每一个业务组件的java文件的根目录下创建一个类,用 注解@Module 声明这个业务组件;
@Module("zhyAsa")
public class FirstMoudle {
}
然后在“app壳工程”的 应用Application 中使用 注解@Modules 管理我们声明的所有业务组件,方法如下:
@Modules({"zhyAsa"}) public class AsApplication extends BaseApplication { }
到这里组件化项目中的所有业务组件就被声明和管理起来了,组件之间的也就可以互相调用了,当然前提是要给业务组件中的Activity定义 URL。
然后我们就可以在项目中的任何一个地方通过 URL地址 : module://first, 调用 ZhyFirstActivity,方法如下:
Routers.open(MainActivity.this, "zhyrouter://first");
组件之间的调用解决后,另外需要解决的就是组件之间的通信,例如A业务组件中有消息列表,而用户在B组件中操作某个事件后会产生一条新消息,需要通知A组件刷新消息列表,这样业务场景需求可以使用Android广播来解决,也可以使用第三方的事件总线来实现,比如EventBus。
六、组件之间资源名冲突
因为我们拆分出了很多业务组件和功能组件,在把这些组件合并到“app壳工程”时候就有可能会出现资源名冲突问题,例如A组件和B组件都有一张叫做“ic_back”的图标,这时候在集成模式下打包APP就会编译出错,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项目中约定资源文件命名规约,比如强制使每个资源文件的名称以组件名开始,这个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开发人员制定规则。当然了万能的Gradle构建工具也提供了解决方法,通过在在组件的build.gradle中添加如下的代码:
//设置了resourcePrefix值后,所有的资源名必须以指定的字符串做前缀,否则会报错。
//但是resourcePrefix这个值只能限定xml里面的资源,并不能限定图片资源,所有图片资源仍然需要手动去修改资源名。
resourcePrefix "zhy_"
但是设置了这个属性后有个问题,所有的资源名必须以指定的字符串做前缀,否则会报错,而且resourcePrefix这个值只能限定xml里面的资源,并不能限定图片资源,所有图片资源仍然需要手动去修改资源名;所以我并不推荐使用这种方法来解决资源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