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世界,北京侏罗纪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江大学杰出校友,基于这层身份,2009年7月份北京侏罗纪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与长江大学共同创办一个全新的班级体——软工10801班。从全校不同院系几百名同学中筛选出的35人组成了这个班级体,而我是这35人中的一分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我们35个人才走在了一起,因此,我们总习惯上亲切的喊他包老师。
当时还沉浸在高考不利郁闷的我迷迷糊糊的度过了大一上学期,经过调整,自己决定下学期改变现状,没想到下学期短暂的付出竟然有幸的让我碰到“改变现状”的机会,并且紧紧的握住了它。经过筛选我进入了这个全新班级体,而他,一个企业的董事长破天荒走进了我们35个普通学生的世界,并且改变着我们,这几年,他成为我心目当中难忘的人。
这几年里,很难想象一个董事长能够和一群学生走得这么近,但是,当你了解到他朴素的想法(当一名教师)后,你就不会惊讶了,事业上的成功加上丰富的人生阅历再加上与我们相似的出生经历,仅这些就足以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老师,而他在我们心目中就是这样。
由于公司在北京,他又是公司董事长,地理位置以及身份都与我们相隔很远,但是,我们却没有感觉到,他有机会就会来学校,每次过来都会与我们像和朋友之间一样的交流,并且参与我们的活动,而在这个过程中,他在慢慢的改变我们一些幼稚的想法,使我们成长起来。
我虽然与包老师正面交流得不多,但是,与他交流的每一次机会我都在很努力的把握,并且记忆犹新,因为,每次交流后我都感觉到自己又成长了一点,心智又成熟了一点。
与包老师交流的第一次是在班级成立之前的专业宣讲会上,一心想进这个新专业的我很早就来到指定地点,也就很早的坐到了一个绝佳的座位上,其实,也就抓住了这次与包老师交流的机会。宣讲会开始的时候,大教室里的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容纳量,包老师在会上讲了目前社会就业情况,公司办班目的及班级的管理制度,提问环节大家都很积极,在要结束的时候,我很努力的抓住了最后提问机会(那个位置帮了很大忙),我问包老师,想进入这样的企业,职工需要怎样的素质,包老师仅用四个字回答了我:团队精神。后来也就成为我进入班级后一直在思考,在督促自己的地方。
班级成立的标志是开班典礼,典礼很正式,我们很激动,公司,学校,学院,班级都有代表发言,在典礼上,目前为止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包老师手拿稿子上去的(因为有恩师在下面),演讲的题目是《实验班,梦想起飞的地方》。这一直觉得这题目很好,一语双关,对于我们,我们可以在这里实现各自的梦想,而同时,对于包老师,随着实验班的建立,在内心里也埋下了他的梦想。
典礼结束后包老师与我们有个非正式的交流,是在一个教室里面,而他很随意的坐在我面前的桌子上(为了营造很轻松的交流氛围),也正是这种情况,我把握住了第二次与包老师交流的机会,当时我很幼稚的问了他,如何从地质专业毕业走向企业管理,他起先给我开了个玩笑,接着,就谈起了他的一段经历,这次交流使我们增进了对包老师的了解。
班级成立后的第一次大型户外活动是野炊,令我们十分惊喜的是包老师也从北京赶过来参加,院书记也一起陪同。我们一起烧火做饭,一起唱歌玩游戏,大家彼此相融,再也没有身份的隔阂,一天的时间,很累但却十分的开心。在笑声中班级同学增进了了解,同时,包老师也想通过这种没有距离的相处,去了解他今后将教导的35个学生。
在三国公园的收藏博览会,我和包老师都不约而同的被一幅书法作品吸引,于是,我鼓起勇气笑着问包老师:“您喜欢书法吗?”他也笑着回答:“我自身不懂书法,我的一个同学是书法家,有机会可以介绍给你认识。”同样很简短,但这是我第三次与包老师的交流。(从那以后,我一直揣测公司包老师办公室及大会议室那书法作品就是包老师同学赠送的,但还没得到求证)。
……
大二的时光感觉很短暂,大家充满激情和新鲜感。这一年,我们彼此相互了解的同时,围绕的主题更多的是学习与处世,包老师教我们,在大学我们该学什么?如何去学?对将来的工作我们在学校该储备什么?如何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梦想、责任、原则、事业与金钱、朋友、幸福和快乐、成功、挫折……),很多观点我都牢记在心。
大三一年,随着专业课程的增多,我们开始越来越多的思考起未来的方向,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呢?为未来的工作我这一年需要做哪些技术储备,问题越多困惑也就越多。因此,这一年,包老师与我们交流更多的是如何去抉择,如何去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等等。
为保证大四实习的效果,大三根据公司业务在班上划分了几个实践小组,提前接触公司里面的业务有必要,同时,也有困难。各小组不断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包老师也是不厌其烦的过来给我们依依解答。记得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包老师带着公司另外三大元老过来分别与各实践小组解答业务方面的困惑,当时时间特别紧,我记得包老师三天左右的时间排得满满的,每天都要讲到晚上十点左右,当时特别感动。每天讲的时候,他都嫌时间不够用,他努力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达给我们。
在他要走的那天下午,四点半要出发,在这之中的二个左右的时间里,他仍然让彭老师安排班上数名同学过来和他交流学习上的困惑,而我有幸又成为那数名学生当中的一员。我们来的时候,包老师刚醒,当时已经二点多了,那次交流他嘱咐我们要以实习为目标,在学校制定计划和安排,一步步实现阶段目标,同时提出了对我们各实践小组的期望。后来,我们是看着包老师他们离开的。
在大三接近尾声的时候,我突然委以“重任”,大庆油田有WISTML培训,邀请公司人员参与,而包老师把这次机会给了我,我感受到了包老师对我及我们组的重视,本来是第一次出远门,但已丝毫没有了出远门的那种激动,而是压力,我只想在这次培训中有所收获。到达北京后,在办公室见到包老师的那一眼是多么的亲切(呵,因为在硕大的北京我只认识包老师),包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在路上辛苦了”。这是第一次在北京与包老师正面交流,也亲眼见到了公司。
班级报告会是大三结束的标志,也是我们在校生活结束的标志,二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呢?总得给关注我们的人一个交代,大三结束的最后一个月我们在备考的同时也在准备这次很正式的报告会。
从报告会的策划、准备到各环节的组织、分工再到落实,所有工作都是由这么一个班级完成,从开头到结尾一气呵成,同学们饱满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赞赏。这些都是我们在学校学到的,我们要将这些展示给关注我们的人看,我们要感谢他们的支持与栽培。包老师如同开班典礼一样在报告会上作了演讲,只不过这次演讲,更像一个阶段总结,在这次报告会上包老师肯定了我们的努力,并且为我们的付出而感动,而我们感动着包老师的感动。其实,在高兴的同时,我们依然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而这又将是去公司实习需要弥补的……
大学的这二年生活很像一个片段,由包老师的演讲开始,也是由包老师的演讲结束。他在幕后导演,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去表演,他毫无保留的将他的生活阅历、人生道理、学识传达给我们,希望我们吸收消化,转化为自身的一部分。我们在他的影响下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