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模式笔记

 #1024程序员节|征文#

 

原型模式简介

1、基础概念

原型模式属于对象的创建模式。通过给出一个原型对象来指明所有创建的对象的类型,然后用复制这个原型对象的办法创建出更多同类型的对象。

2、模式结构

原型模式要求对象实现一个可以“克隆”自身的接口,这样就可以通过复制一个实例对象本身来创建一个新的实例。这样一来,通过原型实例创建新的对象,就不再需要关心这个实例本身的类型,只要实现了克隆自身的方法,就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获取新的对象,而无须再去通过new来创建。

这种形式涉及到三个角色:

1)、客户(Client)角色:客户类提出创建对象的请求。

2)、抽象原型(Prototype)角色:这是一个抽象角色,通常由一个Java接口或Java抽象类实现。此角色给出所有的具体原型类所需的接口。

3)、具体原型(Concrete Prototype)角色:被复制的对象。此角色需要实现抽象的原型角色所要求的接口。

深浅拷贝

1、浅拷贝

\1) 数据类型是基本数据类型、String类型的成员变量,浅拷贝直接进行值传递,也就是将该属性值复制一份给新的对象。 \2) 数据类型是引用数据类型的成员变量,比如说成员变量是数组、类的对象等,浅拷贝会进行引用传递,也就是只是将该成员变量的引用值(内存地址)复制一份给新的对象。实际上两个对象的成员变量都指向同一个实例。修改其中一个对象属性会影响到另一个对象的属性。 \3) 浅拷贝是使用默认的 clone()方法来实现。

2、深拷贝

1)、概念描述

除了浅拷贝要拷贝的值外,还负责拷贝引用类型的数据。那些引用其他对象的变量将指向被复制过的新对象,而不再是原有的那些被引用的对象,这种对被引用到的对象的复制叫做间接复制。

2)、源代码实现

序列化实现深度克隆

对象写到流里的过程是序列化(Serialization)过程;而把对象从流中读出来的过程则叫反序列化(Deserialization)过程。应当指出的是,写到流里的是对象的一个拷贝,而原对象仍然存在于JVM里面。

在Java语言里深度克隆一个对象,常常可以先使对象实现Serializable接口,然后把对象(实际上只是对象的拷贝)写到一个流里(序列化),再从流里读回来(反序列化),便可以重建对象。

优缺点总结

1、优点总结

原型模式允许在运行时动态改变具体的实现类型。原型模式可以在运行期间,由客户来注册符合原型接口的实现类型,也可以动态地改变具体的实现类型,看起来接口没有任何变化,但其实运行的已经是另外一个类实例了。因为克隆一个原型就类似于实例化一个类。

2、缺点总结

原型模式最主要的缺点是每一个类都必须配备一个克隆方法。配备克隆方法需要对类的功能进行通盘考虑,这对于全新的类来说不是很难,而对于已经有的类不一定很容易,特别是当一个类引用不支持序列化的间接对象,或者引用含有循环结构的时候。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