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数据库系统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课程代码: 04735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题目: 数据库管理员的英文缩写是
A. Data
B. DB
C. DBA
D. DBS答案:C
解析: DBA是Database Administrator的缩写,即数据库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创建、维护和管理工作。 -
题目: 客户/服务器模式中,客户端和服务器可以同时工作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该方式称为
A. 单机方式
B. 双机方式
C. 单一方式
D. 脱机方式答案:A
解析: 当客户端和服务器运行在同一台计算机上时,称为单机方式,这是C/S架构的一种部署形式。 -
题目: 一个8元关系,也可称为
A. 8行关系
B. 8度关系
C. 8码关系
D. 8域关系答案:B
解析: 关系的"度"(Degree)指关系中属性的个数,8元关系即包含8个属性,称为8度关系。 -
题目: 一个关系的若干个候选码中指定一个用来唯一标识关系的元组,则称这个候选码是
A. 外码
B. 主码
C. 超码
D. 副码答案:B
解析: 从候选码中选定的用于唯一标识元组的码称为主码(Primary Key),其他候选码称为候补码。 -
题目: 对于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同一个关系模式中,属性名是可以相同的
B. 每个关系可以有多种关系模式
C. 在关系中,元组的顺序(即行序)是很重要的,不可以任意交换
D. 在关系中,每一个属性都是不可分解的答案:D
解析: 关系的第一范式要求每个属性都是原子的、不可再分的,这是关系的基本性质。 -
题目: 建立索引的方式通常有
A. 静态和动态
B. 单引和双引
C. 授权和回收
D. 备份和恢复答案:A
解析: 索引的建立方式分为静态建立(表创建时)和动态建立(表已存在时)两种方式。 -
题目: 关于SQL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A. SQL简单易学
B. SQL是特定数据库供应商专有语言
C. SQL是功能强大的语言
D. 每个SQL语句由一个或多个关键字组成答案:B
解析: SQL是标准化语言,不是特定供应商专有的,大多数数据库系统都支持SQL标准。 -
题目: 关系规范化理论主要应用于数据库设计中的
A. 物理设计阶段
B. 逻辑设计阶段
C. 需求分析阶段
D. 概念设计阶段答案:B
解析: 关系规范化理论主要用于逻辑设计阶段,通过消除冗余和异常来优化关系模式。 -
题目: 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建立必要的视图,形成数据的
A. 外模式
B. 内模式
C. 模式
D. 存储模式答案:A
解析: 视图对应于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中的外模式,为用户提供定制的数据视角。 -
题目: 删除存储过程可以使用的语句是
A. DROP FUNCTION
B. DROP PROCEDURE
C. DROP TABLE
D. DROP VIEW答案:B
解析: DROP PROCEDURE语句用于删除存储过程,DROP FUNCTION用于删除函数。 -
题目: DROP TRIGGER语句中,用于避免在没有触发器的情况下删除触发器的关键字是
A. IF
B. IF ELSE
C. IF EXISTS
D. IF NOT EXISTS答案:C
解析: IF EXISTS子句确保只有在触发器存在时才执行删除操作,避免错误。 -
题目: GRANT语句中,授予用户创建和删除新用户的权限,语法项"priv_type"的值是
A. CREATE ALTER
B. CREATE DROP
C. CREATE NEW
D. CREATE USER答案:D
解析: CREATE USER权限允许用户创建和删除其他用户账户。 -
题目: 在MySQL中,导入恢复数据的语句是
A. SELECT INTO···OUTFILE
B. SELECT INTO···INFILE
C. LOAD DATA···INFILE
D. LOAD DATA···OUTFILE答案:C
解析: LOAD DATA INFILE语句用于从外部文件导入数据到数据库表中。 -
题目: 一般针对某些主题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支持管理决策的是
A. 联机事务处理
B. 脱机事务处理
C. 联机分析处理
D. 脱机分析处理答案:C
解析: 联机分析处理(OLAP)专门用于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支持决策制定。 -
题目: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把数据按照相似性归纳成若干类别,该功能是
A. 聚类
B. 关联分析
C. 分类与预测
D. 时序模式答案:A
解析: 聚类分析将数据对象分组成为多个类或簇,使得同一个簇中的对象相似度高。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
题目: 数据的________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
答案:共享
解析: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数据共享,使多个用户和应用程序可以同时访问数据。 -
题目: 视图表是由基本表或其他视图导出的表,是________,不对应实际存储的数据。
答案:虚表
解析: 视图是虚拟表,其内容由查询定义,不独立存储数据,数据来自基表。 -
题目: 数据库分析与设计阶段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________四个环节。
答案:物理设计
解析: 数据库设计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四个主要阶段。 -
题目: 在MySQL中,一个关系对应一个基本表,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对应一个________
答案:存储文件
解析: 在数据库物理存储中,一个或多个基本表通常存储在同一个数据库文件中。 -
题目: 对于填有数据的游标,在MySQL中,可以使用________语句从中读取数据。
答案:FETCH
解析: FETCH语句用于从游标中检索行并移动游标位置。 -
题目: 完整性约束条件的作用对象可以是________、元组和表。
答案:列
解析: 完整性约束可以作用于列级别(单个属性)、元组级别(行)和关系级别(表)。 -
题目: 用户定义在关系表上的一类由事件驱动的数据库对象,称为________,它也是一种保证数据完整性的方法。
答案:触发器
解析: 触发器是一种特殊的存储过程,当特定事件(INSERT、UPDATE、DELETE)发生时自动执行。 -
题目: 一种专门用来与数据库通信的语言是________,它可以帮助用户操作关系数据库。
答案:SQL
解析: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专门用于管理和操作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
题目: 分割是将数据分散到各自的物理单元中,以便能分别处理,以提高________的效率。
答案:数据处理
解析: 数据分割通过将大数据集分成较小部分,提高查询和处理效率。 -
题目: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现有信息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的________的数据集合。
答案:海量
解析: 大数据通常指规模巨大、复杂度高、传统数据处理工具难以处理的数据集合。
三、设计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某高校教师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包含三个关系:
教师(教师工号,姓名,性别,年龄,职称)
项目(项目号,项目名称,级别)
申报(教师工号,项目号,工作量)
-
题目: 使用关系代数查询"省级"级别的项目信息。
答案: σ级别=‘省级’(项目)
解析: 使用选择操作筛选级别为"省级"的项目记录。 -
题目: 使用关系代数查询教师的教师工号、姓名和职称。
答案: π教师工号,姓名,职称(教师)
解析: 使用投影操作选择教师表中的指定列。 -
题目: 使用SQL语句查询每名教师的总工作量。
答案:SELECT 教师工号, SUM(工作量) AS 总工作量 FROM 申报 GROUP BY 教师工号;解析: 按教师工号分组,使用SUM函数计算每位教师的工作量总和。
-
题目: 使用SQL语句查询申报项目名称为"图像采集"的教师工号。(用嵌套查询)
答案:SELECT 教师工号 FROM 申报 WHERE 项目号 IN ( SELECT 项目号 FROM 项目 WHERE 项目名称 = '图像采集' );解析: 子查询先找出项目名称为"图像采集"的项目号,主查询再查找申报这些项目的教师。
-
题目: 使用SQL语句将"王宏"老师的职称改为"教授"。
答案:UPDATE 教师 SET 职称 = '教授' WHERE 姓名 = '王宏';解析: 使用UPDATE语句更新指定教师的职称信息。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
题目: 简述关系数据模型的优化方法。
答案:- 确定数据依赖:分析属性间的函数依赖关系
- 进行规范化:消除冗余和异常,达到适当的范式级别
- 模式调整:根据应用需求对规范化结果进行调整
- 考虑性能需求:在规范化和性能之间找到平衡点
解析: 关系数据模型优化主要通过规范化理论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一致性。
-
题目: 简述关系模型完整性约束的检验方法。
答案:- 实体完整性:检查主码值是否唯一且非空
- 参照完整性:检查外码值是否在被参照表的主码中存在或为空
- 用户定义完整性:检查数据是否满足应用特定的语义约束
解析: 完整性约束通常在数据更新操作(插入、删除、修改)时由DBMS自动检查。
-
题目: 简述SQL核心组成部分。
答案:- 数据定义语言(DDL):用于定义数据库对象
- 数据操纵语言(DML):用于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
- 数据查询语言(DQL):用于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
- 数据控制语言(DCL):用于控制数据库访问权限
解析: SQL由多个子语言组成,分别负责数据库的不同方面的操作和管理。
-
题目: 简述删除存储函数的语句及注意事项。
答案:
删除存储函数使用DROP FUNCTION语句。
注意事项:- 确保函数存在,可使用IF EXISTS避免错误
- 需要有相应的权限才能删除函数
- 删除前应确认没有其他对象依赖该函数
解析: 删除存储函数需要谨慎,避免影响依赖该函数的其他数据库对象。
-
题目: 简述三种典型的并发操作问题。
答案:- 丢失修改:一个事务的更新覆盖了另一个事务的更新
- 不可重复读:同一事务中多次读取同一数据结果不一致
- 读"脏"数据:读取了未提交的数据,随后该数据被回滚
解析: 并发操作问题是由于多个事务同时访问相同数据而引起的,需要通过并发控制机制解决。
五、综合题:本题10分。
-
题目: 某大学图书管理信息系统需要管理如下信息:
图书:图书号、书名、作者、定价
学生:学号、姓名、专业
出版社:出版社名称、地址、电话、邮编
其中:一个出版社可以出版多种图书,但每本图书只能在一个出版社出版;每位学生可以借阅多本图书,每本图书可以供多位学生借阅;学生借书要记录借书日期和还书日期。
试完成下列要求:
(1) 画出反映上述实体关系的E-R图。(不用画出实体的属性)
(2) 转换成关系模式并指出每个关系模式的主码和外码,在主码下画直线"__“在外码下画波浪线”﹏"
(3) 用SQL语句建立"学生"表。答案:
(1) E-R图:出版社 图书 学生 | | | 出版(1:N) 借阅(M:N)(2) 关系模式:
- 出版社(出版社名称, 地址, 电话, 邮编)
- 图书(图书号, 书名, 作者, 定价, 出版社名称﹏)
- 学生(学号, 姓名, 专业)
- 借阅(学号﹏, 图书号﹏, 借书日期, 还书日期)
(3) SQL语句:
CREATE TABLE 学生 ( 学号 VARCHAR(20) PRIMARY KEY, 姓名 VARCHAR(50) NOT NULL, 专业 VARCHAR(50) );解析:
(1) 出版社与图书是1:N关系,图书与学生是M:N关系
(2) 借阅关系需要独立的关系模式,包含两端实体的主键作为外键
(3) 创建学生表时指定主键约束,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
备考建议:
- 重点掌握关系代数、SQL语句、数据库设计等核心概念
- 多做设计题和综合题,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 注意理解各种约束的作用和使用场景
- 熟悉E-R图到关系模式的转换规则
- 掌握事务管理和并发控制的基本原理
祝您考试顺利!
96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