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corddump的使用(RK3588)

本文介绍了程序崩溃中常见的野指针问题及其原因,包括内存越界、未初始化指针等。并详细讲解了如何在Linux系统中启用和配置coredump,以及使用gdb进行调试的过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在应用程序中,程序崩溃造成的原因往往是出现野指针。

1.内存越界
2.指针没有初始化
3.指针指向已被释放的地址(例如指向调用函数的局部变量地址)
4.空间释放后指针没有执行NULL,再次使用指针可能造成问题

往往再多进程多线程的应用程序中,出现程序崩溃,除了日志方式的查看,我们也使用coredump来进行问题定位,生产的core文件会包含了程序运行时的内存,寄存器状态,堆栈指针,内存管理信息还有各种函数调用堆栈信息等

1.查看coredump是否开启

使用ulimit -a命令,查看core file size是否为0,是的话表示没有开启

root@rk3588-buildroot:/# ulimit -a
real-time non-blocking time  (microseconds, 
### 关于瑞芯微RK3588芯片在Linux环境下进行内核移植 #### 准备工作 为了成功完成瑞芯微RK3588Linux内核移植,前期准备工作至关重要。确保拥有完整的开发工具链和支持文件,包括但不限于硬件设计指南、系统移植文档、驱动程序源码以及内核源码等材料[^3]。 #### 配置默认配置文件 针对特定平台设置合适的初始配置对于后续编译过程非常重要。具体操作如下: - 将预定义好的defconfig文件复制到指定位置作为基础配置: ```bash cp defconfig kernel/arch/arm64/configs/rockchip_linux_defconfig ``` 此命令会将适用于Rockchip架构的标准配置应用于当前项目环境中[^1]。 #### 编译流程概述 进入kernel根目录并执行make指令启动整个构建过程,在这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具体的参数选项来优化最终输出版本的质量和特性集。 #### 利用Buildroot简化开发体验 考虑到嵌入式系统的特殊性和复杂度,采用Buildroot框架能够极大地降低难度并加速迭代周期。通过该工具可以方便地管理依赖关系、自动生成交叉编译器环境,并且支持多种外设接口和服务组件的选择与集成[^2]。 #### 特殊功能增强 当涉及到更高级别的定制化要求时(例如多屏显示控制),则需深入研究目标SoC内部结构特点及其所提供的API接口说明。比如RK3588所具备的强大图形处理能力允许开发者灵活配置不同模式下的视觉呈现效果,从而满足多样化应用场景的需求[^5]。 #### 更新关键子系统代码片段 有时可能还需要修改某些核心部分以适应新的硬件特性和算法改进。例如,在处理内存映射方面可能会遇到需要扩展原有函数的情况,这时可以在`include/linux/mm.h`中适当增加辅助方法以便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虚拟地址空间[^4]。 ```c static inline void vm_flags_set(struct vm_area_struct *vma, vm_flags_t flags) { vma->vm_flags |= flags; } static inline void vm_flags_clear(struct vm_area_struct *vma, vm_flags_t flags) { vma->vm_flags &= ~flags; } ``` 以上就是围绕瑞芯微RK3588开展Linux内核迁移工作的几个重要环节和技术要点综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