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软共同创办人保罗 • 艾伦
文 / 吕娜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名字家喻户晓,另一个掩藏在这耀眼光环之下的名字却容易被忽略,那就是微软的共同创办者保罗• 艾伦(Paul Allen) 。有人说,没有保罗•艾伦,微软也许不会出现,是他将盖茨引入软件这个行业。
保罗• 艾伦1953 年出生于西雅图,父亲在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当过 20 多年的图书管理员,为艾伦接触到更多计算机相关的图书创造了便利条件。艾伦 14 岁时已经极为痴迷计算机,整天泡在学校机房里玩弄设备并学习编程。 1968 年,他在湖滨中学遇到另一个深度计算机迷——年仅 12 岁的比尔• 盖茨。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整天在一起大谈计算机编程,相互比试。
1971 年,艾伦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但在两年后毅然退学。理由很简单,他希望实现自己软件创业的梦想。艾伦全力鼓动盖茨一起创业,盖茨回忆说:“他老是说,再不干就迟了,我们将遗憾终身。”但当时盖茨并不想因为荒废哈佛大学的学业而令家人担忧。
1974 年 12 月, 艾伦看到新出的《流行电子》上刊登了世界第一台微机 Altair8800 ,他拿着杂志兴奋地跑去找盖茨,盖茨终于被说服,在随后的两个月里,两人没日没夜地为 Altair8800 开发 Basic 计算机语言,很快大受欢迎。“有时决定你一生命运的就在于结交了什么样的朋友,”盖茨在回忆中这样描述,“当时如果不是艾伦描绘的蓝图打动了我,也许我还会待在大学里。”
1975年,他们共同创立了“微软帝国”,两位创始人配合十分默契,艾伦专注于新技术和新理念,盖茨则以商业为主。艾伦富于远见,他想的都是 10 年以后的事情。早在 10 多年前,艾伦就说过:“信息高速公路将是下一波潮流,你不能经常赶上两波这样的潮流。”
1982年艾伦因病离开微软,恢复健康后并没有回微软继续工作,而是开始了投资生涯。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他开始思考宽频的未来及其形式:到底是通过有线电视、卫星还是 Internet 。
于是在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有线电视以及数字电器、音乐、航天科技等市场频频投入巨资,被媒体捧为高科技最活跃的投资者之一。他本人投资掌控的公司和组织甚至超过150 家,每年都有 30 笔以上的投资,平均每笔 500 万美元左右,几乎涉及各个领域。
和盖茨一起创建微软,无疑是艾伦一生中做得最成功的一项风险投资。但艾伦后来的投资往往不按理出牌。人们评价,他的投资像抛一把骰子般随意。更有甚者,《福布斯》尖锐地指出,“艾伦最大和唯一的成功就是与盖茨共同创立了微软公司”,他在微软之后的商业活动多半没有取得可观的回报。但艾伦并不认同这种评价,他很享受目前的生活。与盖茨的雄才大略相比,艾伦的确算不上是一个出色的管理者或经营者。但正如艾伦集团的高级经理比尔• 萨沃里所说,这里确实有一种“艾伦效应”,即一旦艾伦投资某个领域,这个领域就会变得很有价值。也有人这样猜测:这些投资看似随机,却各自拥有其根基,逐渐构架成在线世界的艾伦帝国。
在艾伦的身上有着多重标签和属性:商界巨子、富于幻想的开拓者、一掷千金的豪客。他对天文科学和“外星人”的痴迷程度令人叹为观止。除了是“宇宙飞船一号”的发展资金支持者,2004 年他旗下的 paceShipOne 小型人造火箭,还创造了全世界首个私人飞行装置攀上离地 112 公里高空的纪录。艾伦还投资建立了一座“外星人博物馆”,捐资 2500 万美元用于寻找外星生命。艾伦还是一个老顽童,他作为超级篮球迷,拥有西雅图海鹰美式足球队以及波特兰开拓者篮球队。作为超级音乐迷,他自组过两支摇滚乐队“肉店男孩”和“成年男”。 2000 年,后者推出的首张同名专辑中,艾伦担任吉他手,据说很是专业。
“你还拥有梦想吗?”据说这是艾伦招聘私人助理时面谈的一个问题。艾伦五花八门的投资,更多源于他的各种梦想。艾伦和他的人生,就像他旗下一家电影公司的名字——梦工厂。就像他写的一首《时间炸弹》歌词里唱到的:“我所做的一切也许都是错误的,但我仍然会斗志昂扬。”艾伦仍然一如既往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传奇。
(本文来自《程序员》杂志0911期,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0911期杂志。)
《程序员》杂志官方网站:http://www.programmer.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