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磁盘的特点
磁盘是可共享设备(分时共享),是指某段时间内可以有多个用户进行访问。但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作业访问。
2磁盘上的文件以?为单位进行读/写。
文件以块为单位存放于磁盘中,文件的读写也以块为单位。
3已知某磁盘的平均转速为r秒/转,平均寻找时间为T秒,每个磁道可以存储的字节数为N,现向该磁盘读写b字节的数据,采用随机寻道的方法,每道的所有扇区组成一个簇,其平均访问时间是?
将每道的所有扇区组成一个簇,意味着可以将一个磁道的所有存储空间组织成一个数据块组,这样有利于提高存储速度。读写磁盘时,磁头首先找到磁道,称为寻道,然后才可以将信息从磁道里读入或写出。读写完一个磁道后,磁头会继续寻找下一个磁道,完成剩余的工作,所以在随机寻道的情况下,读写一个磁道的时间要包括寻道时间和读写磁盘时间,即T+r秒。由于总的数据量是b字节,它要占用的磁道数为b/N个,所以总平均读写时间为(r+T)b/N。
4设磁盘转速为3000转/分,盘面划分为10个扇区,则读取一个扇区的时间为
一转需要60/3000=0.02s=20ms。盘面划分为10个扇区,则读取一个扇区的时间为20ms/10=2ms。
5假定磁带的记录密度为400字符/英寸(lin=0.0254m),每条逻辑记录为80字符,块间隙为0.4英寸,现有3000个逻辑记录需要存储,存储这些记录需要长度为?的磁带,磁带利用率为?
3000*80/400=600英寸,所以需要长度为600英寸的磁带。
0.2/(0.2+0.4)=33.3%
原来这里的磁带密度不包括间隙的。
80/400=0.2英寸(0.2+0.4)*3000=1800
0.2/(0.2+0.4)=33.3%
6某硬盘有200个磁道(最外侧磁道号为0),磁盘访问请求序列为130,42,180,15,199,当前磁头位于第58号磁道并从外侧向内侧移动,按照SCAN调度方法处理完上述请求后,磁头移过的磁道数是?
199-58+199-15=325
7物理格式化与逻辑格式化
新磁盘是空白的,必须分成各个扇区以便磁盘控制器能读和写,这个过程称为低级格式化(或物理格式化)。低级格式化为磁盘的每个扇区采用特殊的数据结构,包括校验码。为了使用磁盘存储文件,操作系统还需要将自己的数据结构记录在磁盘上。这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将磁盘分为一个或多个柱面组成的分区,每个分区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分区。在分区之后,第二步是逻辑格式化(创建文件系统)。在这一步,操作系统将初始的文件系统数据结构存储到磁盘上。这些数据结构包括空闲和已分配的空间及一个初始为空的目录。
本文介绍了磁盘的特点,文件以块为单位进行读/写,并详细解析了磁盘的平均访问时间计算,涉及磁盘转速、磁道存储容量和随机寻道。同时,讨论了磁带存储的长度计算和利用率,以及硬盘的SCAN调度方法下磁头移动的磁道数。最后提到了物理格式化与逻辑格式化在磁盘初始化中的作用。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