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中的三大范式
数据库范式(Normalization)是设计关系型数据库时遵循的规范化原则,旨在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一致性。三大范式是基础范式,具体如下:
第一范式(1NF)
第一范式要求数据库表的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值,且每一行数据具有唯一标识(通常为主键)。
- 规则:消除重复的列,确保每列只包含单一值,不允许出现数组、集合或嵌套表。
- 示例:
- 不符合1NF的表:
订单(订单ID, 产品列表),其中“产品列表”包含多个产品名称。或者是员工信息表格中,有以列联系方式,里面同时包含电话号码和电子邮箱。 - 符合1NF的表:
订单(订单ID, 产品ID, 产品名称),每行仅记录一个产品。
- 不符合1NF的表:
第二范式(2NF)
第二范式在满足1NF的基础上,要求非主键列完全依赖于主键(而非部分依赖)。
- 规则:对复合主键的表,非主键字段必须依赖于所有主键字段,而非部分主键。
- 示例:
- 不符合2NF的表:
订单详情(订单ID, 产品ID, 产品名称, 订单日期),其中“产品名称”仅依赖于“产品ID”,与“订单ID”无关。 - 解决方案:拆分为
订单(订单ID, 订单日期)和产品(产品ID, 产品名称)。
- 不符合2NF的表:
第三范式(3NF)
第三范式在满足2NF的基础上,消除非主键列对主键的传递依赖。
- 规则:非主键列必须直接依赖于主键,不能通过其他非主键列间接依赖。
- 示例:
- 不符合3NF的表:
学生(学号, 姓名, 学院, 学院地址),其中“学院地址”依赖于“学院”,而非直接依赖于“学号”。 - 解决方案:拆分为
学生(学号, 姓名, 学院)和学院(学院名称, 学院地址)。
- 不符合3NF的表:
注意事项
- 范式并非越高越好,过度规范化可能导致查询性能下降(需多表连接)。
- 实际设计中需权衡数据一致性与性能,有时允许适度冗余(如数据仓库设计)。
1178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