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就是一种通信网络
通信系统模型:
1.1 定义:计算机网络就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自治:无主从关系;互连:互联互通,通信链路
1.2 什么是Internet
从服务角度,Internet是为网络应用提供通信服务的通信基础设施;为网络应用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I),支持应用程序“连接”Internet,发送/接收数据。
1.3 网络协议---协议是计算机网络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
1、硬件(主机、路由器、通信链路等)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
2、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定义:(简称协议)
(1)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2)协议规定了通信实体之间所交换的消息的格式、意义、顺序以及针对收到信息或发生的事件所采取的“动作”(actions)
3、协议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
(1)语法(Syntax)---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信号电平
(2)语义(Semantics)---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及作出何种响应;差错控制
(3)时序(Timing)---事件顺序;速度匹配
4、协议规范了网络中所有信息发送和接受过程
1.4 计算机网络结构---网络边缘、接入网络、网络核心
1、网络边缘:
(1)主机(端系统)运行网络应用程序;网络应用;
(2)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应用模型:客户发送请求,接收服务器响应;
(3)对等(peer-peer,P2P)应用模型:无(或不仅依赖)专用服务器;通信在对等实体之间直接进行
2、接入网络,物理介质:有线或无线通信链路;
(1)数字用户线路(DSL)---利用已有的电话想连接中心局的DSLAM
数据通信通过DSL电话线接入Internet;语音(电话)通过DSL电话线接入电话网
(2)电缆网络---频分多路复用(在不同频带/载波上传输不同频道)
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ybrid fiber coax)
非对称:下行高达30Mbps传输速率,上行为2Mbps传输速率
(3)机构(企业)接入网络(Ethernet)
典型传输速率:10Mbps,100Mbps,1Gbps,10Gbps;
目前端系统通常直接连接以太网交换机(switch)
(4)无线接入网络---通过共享的无线接入网络连接端系统和路由器;
通过基站(base station)或称为“接入点”(access point)
3、网络核心(核心网络):互联的路由器(或分组转发设备);网络之网络
网络核心的关键功能:路由+转发
1.5 Internet结构---网络之网络
(1)端系统通过接入ISP(access ISPs)连接到Internet;
(2)接入ISP必须进一步互联;构成复杂的网络互连的网络
(3)“一级”(tier-1)商业ISPs(如:网通、电信、Sprint,AT&T),提供国家或国际范围的覆盖
(4)内容提供商网络(content provider network,如Google):私有网络,连接器数据中心与Internet,通常绕过一级ISP和区域ISPs
1.6 数据交换---电路交换
数据交换的类型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1、电话网络---最典型的电路交换网络---独占资源
多路复用(Multiplexing),简称复用,电路交换网络共享中继栈
1.7 多路复用(Multiplexing)
1、定义:链路/网络资源(如带宽)划分为“资源片”,将资源片分配给各路“呼叫”(calls),每路呼叫独占分配到的资源片进行通信,资源片可能“闲置”(idle)(无共享)
2、典型多路复用方法
(1)频分多路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电视选台
各用户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带宽是频率带宽,单位是hz);
(2)时分多路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itiplexing);
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用帧(TDX帧),每个用户在每个TDM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每个用户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出现(其周琦就是TDM帧的长度);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相同的频带宽度;
(3)波分多路复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光的频分复用
(4)码分多路复用(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广泛应用于无线链路共享(如蜂窝网,卫星通信等)
1.8 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1、报文交换(Message switching)---源(应用)发送信息整体,
2、分组交换(package switching)
(1)分组:报文分拆出来的一系列相对较小的数据包;
分组交换:统计多路复用(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3、存储-转发(store-and-forward)
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均采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区别:(1)报文交换以完整报文进行“存储-转发”;(2)分组交换以较小的分组进行“存储-转发”;
4、分组交换:传输延迟
发送主机:接收应用报文(消息);
拆分成较小长度为Lbits的分组(packets);在链路传输速率为R(bps)的链路上传输分组;
5、分组交换的报文交付时间小,路由器缓存器要求小,
6、分组交换VS电路交换
(1)分组交换可以允许更多用户同时使用网络,共享率更高,网络资源充分共享
(2)分组交换适用于突发数据传输网络;资源充分共享;简单,无需呼叫建立,
但是可能出现产生拥塞(congestion):分组延迟和丢失,需要协议处理可靠数据传输和拥塞控制
1.9 计算机网络性能
1、速率---数据率(data rate)或称数据传输速率或比特率(bit rate)
(1)单位时间(秒)传输信息(比特)量,
(2)单位:b/s(bps),kb/s,Mb/s,Gb/s,k=10^3,M=10^6,G=10^9;
(3)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2、带宽(bandwidth)
(1)带宽原本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是赫兹(Hz);
(2)网络的带宽通常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b/s(bps)
3、延迟/时延(delay或latency)
1、分组交换为什么会发生丢包和时延?
分组在路由器缓存中排队,分组到达速率超过输出链路容量时,分组排队,等待输出链路可用
2、分组延迟的主要原因:
传输延迟和传播延迟的区别:以车队为例说明
4、时延带宽积 = 传播延迟 x 带宽(bits)
链路的时延带宽积又称为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5、分组丢失(丢包)---丢包率
队列缓存容量有限;分组到达已满队列将被丢弃(即丢包);
丢弃分组可能由前序列节点或源重发(也可能不重发);
6、吞吐量/率(Throughput)
吞吐量:表示在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传送数据速率(b/s);
(1)即时吞吐量:给定时刻的速率;(2)平均吞吐量:一段时间的平均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