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算机网络体系
1.1 概述
1.1.1 计算机网络组成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可从以下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1.1.1 组成部分
- 硬件。比如主机(端系统)、通信链路(光纤等)、交换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和通信处理机(如网卡)等组成。
- 软件。各种是西安资源共享的软件和方便用户使用的各种工具软件。如聊天程序E-mail程序。
- 协议。协议规定了网络传输数据时锁遵循的规范。
1.1.1.2 工作方式
- 边缘部分。由连接到互联网上的用户主机组成,用啦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链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服务。
1.1.1.3 功能组成
- 通信子网。通信子网由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和相应的网络协议组成,它使网络具有数据传输、交换、控制和存储的能力,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 资源子网。资源子网时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向网络用户提供共享其他计算机上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的服务。
1.1.2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 数据通信
- 资源共享
- 分布式处理
- 提高可靠性
- 负载均衡
1.1.3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1.3.1 速率
Speed。传输数据的速率,也称数据传输速度、数据传输率、数据率或比特率。
单位:
- 比特每秒(b/s、bps或bit/s);kb/s; Mb/s( 1 0 6 10^6 106); Gb/s( 1 0 9 10^9 109)。
- 字节每秒(Bps)、千字节/秒(KBps)、兆字节/秒(MBps)。(通常在文件传输、存储系统等方面使用)
1.1.3.2 带宽
与hz为单位的带宽表示通信线路的信号频率范围不同,计算机网络中带宽表示最高数据传输速率
1.1.3.3 吞吐量
Throughput。单位时间内通过网络的实际数据量。和Speed单位一样。
1.1.3.4 时延
Delay。数据(报文或分组)从网络(或链路)的一段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总时间,它由4部分构成: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
1.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1.2.1 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1.2.1.1 OSI参考模型
注意:无论哪组的数据单元,都可以笼统地用“分组”表示。
1 物理层
- 规定电路接口的参数。
- 通信链路上传输信号的意义和电气特征。
注意:物理介质(双绞线、光纤等)不在物理层,算“第0层”。
2 数据链路层
将网络层叫来的IP分组封装成帧,可靠地传输到相邻结点的网络层。将物理层可能出错的传输改造为可靠传输。
常见协议:SDLC, HDLC, PPP, STP.
3 网络层
传输单位:数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