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文件的方式启动,一般这个配置文件名是 gunicorn.conf
# 并行工作进程数
workers = 4
# 指定每个工作者的线程数
threads = 2
# 端口 5000
bind = '0.0.0.0:5000'
# 设置守护进程,将进程交给supervisor管理
daemon = 'false'
# 工作模式协程
worker_class = 'gevent'
# 设置最大并发量
worker_connections = 2000
# 设置进程文件目录
pidfile = '/var/run/gunicorn.pid'
# 设置访问日志和错误信息日志路径
accesslog = "log/access.log"
errorlog = "log/debug.log"
loglevel = "debug"
# 设置日志记录水平
loglevel = 'warning'
代码里面的注释都很详细了,但是还是有几点需要说明的:
1.日志
配置文件中指定了日志文件的输出目录,需要注意的是:
- 需要log目录存在,如果不存在,启动会报错
- accesslog 是访问日志,可以通过 access_log_format 设置访问日志格式
- loglevel 用于控制 errorlog 的信息级别
不过更建议使用 logging 模块来管理日志
2. workers
- worker_class 是指开启的每个工作进程的模式类型,默认为 sync 模式,这个使用 gevent 模式,gevent 是 python 的一个高并发库
- workers 是并行工作进程数 ,在上述配置文件中,取的是服务器的 CPU 的数量。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数字不是越大越好,因为我们还要注意部署机器的性能,不能无限制多开。一般是根据服务器的 CPU核心数来确定的!
workers = multiprocessing * cpu_count() * 2 + 1
配置文件搞定之后,启动命令就很简单了。启动 gunicorn 命令如下
gunicorn -c gunicorn.conf 程序名: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