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例模式是设计模式中最简单的形式之一,网上有很多资料都介绍了这方面知识,并且非常详尽,还是那句话,我写给自己看,让自己记住最重要。
单例模式虽然简单,但是却很实用,对系统中某个类来说,只拥有一个实例很重要,首先对内存的开销就是一个优化,同时,也能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说,一个系统可以存在多个打印任务,但是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正在工作的打印任务。
单例模式的设计要点,总结来说有三点:
1.某个类只能拥有一个实例
2.有还不行,到底由谁创建它呢,交给哪个类做都不好,那就只能自己创建了
3.创建了实例,没人使用更不行,那得把这个实例交给整个系统去使用
那么,对应这三点,具体的实现就是
1.私有化它的构造函数,这样别的类就new不出来新的实例了
2.将它自行创建的实例作为一个私有的静态对象在类中定义
3.提供得到这个静态私有对象的公有方法
一般来说,实现单例模式有三种模式:
1.懒汉式,也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模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Singleton(){
synchronized(Singleton.class){
if(singleton==null){
singleton=new Singleton();
}
return singleton;
}
}
2.饿汉式
//对第一行static的一些解释
// java允许我们在一个类里面定义静态类。比如内部类(nested class)。
//把nested class封闭起来的类叫外部类。
//在java中,我们不能用static修饰顶级类(top level class)。
//只有内部类可以为static。
public
class
Singleton{
//在自己内部定义自己的一个实例,只供内部调用
private
static
final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do something
}
//这里提供了一个供外部访问本class的静态方法,可以直接访问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
3.双重锁形式
public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volatile
Singleton instance=
null
;
private
Singleton(){
//do something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
(instance==
null
){
synchronized(SingletonClass.
class
){
if
(instance==
null
){
instance=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instance;
}
}
//这个模式将同步内容下方到if内部,提高了执行的效率,不必每次获取对象时都进行同步,只有第一次才同步,创建了以后就没必要了。
//这种模式中双重判断加同步的方式,比第一个例子中的效率大大提升,因为如果单层if判断,在服务器允许的情况下,
//假设有一百个线程,耗费的时间为100*(同步判断时间+if判断时间),而如果双重if判断,100的线程可以同时if判断,理论消耗的时间只有一个if判断的时间。
//所以如果面对高并发的情况,而且采用的是懒汉模式,最好的选择就是双重判断加同步的方式。
在此深夜,看到一篇关于volatile关键字的解释,真的受益匪浅,太棒了,真的,大神大神,附上链接http://www.importnew.com/18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