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操作系统
第一章 引论
1.1 什么是操作系统
- p2 作为扩展机器的操作系统
- p3 作为资源管理者的操作系统
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 略
1.3 计算机硬件简介
- p12 处理器
- p14 存储器
- p15 磁盘
- p16 I/O设备
- p18 总线
- p19 启动计算机
1.4 操作系统大观园
- 略
1.5 操作系统概念
- p22 进程
- p22 地址空间
- p22 进程表
- p22 进程间通信
- p23 警告信号
- p23 UID
- p23 地址空间
- p23 文件
- p23 目录
- p24 根目录和工作目录
- p24 文件描述符
- p25 特殊文件
- p25 输入输出
- p25 保护
- p25 shell
1.6 系统调用
- p28 操作系统的两种功能
- p28 read系统调用
- p29 TRAP指令
- p30 常用的POSIX系统调用
- p31 用于进程管理的系统调用
- p31 fork系统调用
- p31 进程标识符
- p31 waitpid系统调用
- p31 execve系统调用
- p32 UNIX进程的存储空间划分:正文段、数据段和堆栈段
- p32 用于文件管理的系统调用
- p32 lseek调用
- p32 用于目录管理的系统调用
- p32 mkdir和rmdir系统调用
- p32 link系统调用
- p33 i-编号和i-节点
- p33 mount系统调用
第二章 进程与线程
2.1 进程
-
p48 进程模型
- p48 进程的概念
- p48 多道程序设计
-
p49 进程的创建
- p49 四种导致进程创建的主要事件
- p50 守护进程
- p50 fork系统调用
- p50 写时复制机制
-
p51 进程的终止
- p51 导致进程终止的条件
-
p51 进程的层次结构
- p51 进程组
-
p51 进程的状态
-
p52 进程的三种状态:运行态、就绪态、阻塞态
-
p52 操作系统最底层是调度程序
-
-
p53 进程的实现
- p53 进程表
- p53 中断向量
- p53 中断发生后操作系统底层的工作步骤
-
p54 多道程序设计模型
- p54 CPU利用率
2.2 线程
- p54 线程的使用
- p54 使用多线程的理由
- p56 高速缓存
- p56 使用分派程序和工作线程的Web服务器设计
- p57 有限状态机
- p57 经典的线程模型
- p57 线程的概念
- p59 每个线程有自己的堆栈
- p60 POSIX线程
- p60 在用户空间中实现线程
- p61 运行时系统是一个管理线程的过程的集合
- p61 线程表
- p62 包装器
- p63 在内核中实现线程
- p63 混合实现
- p64 调度程序激活机制
- p64 上行调用